第三十一章:巢县独立营与巢湖独立连

程明远传奇 友源丛云 4402 字 1个月前

1939 年冬天,巢县县委组建了巢县抗日游击队,开展敌后游击斗争。1940 年 2 月,游击队扩大,正式定番号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十大队。大队长纪正,教导员吴屏周。

当时的环境极为艰苦,物资匮乏,武器简陋,但游击队员们的抗日决心却坚定不移。

1940 年 2 月,游击队扩大,正式定番号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十大队,大队长纪正,教导员吴屏周带领着队员们活跃在敌后战场。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与敌人展开周旋。无论是深山密林,还是崎岖的山路,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

在纪正和吴屏周的指挥下,第十大队多次成功袭击了日军的运输队,缴获了大量的物资,为部队的补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们还经常破坏敌人的通讯设施,扰乱敌人的作战计划,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在一次战斗中,第十大队遭遇了数倍于己的日军包围。但队员们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成功突围。纪正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受了轻伤却依然坚持战斗。吴屏周则在后方冷静指挥,确保队伍有序撤离。

经过多次战斗的洗礼,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十大队声名远扬,成为了当地抗日的一支重要力量,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信心。

1940 年 5 月,江北游击纵队第 10 大队改称巢县独立营,仍然管辖着 3 个连。尽管番号有所改变,但战士们的抗日热情丝毫不减。

不久,中共舒城县委所属部分武装转移至巢北,编入了独立营成为第 4 连。营长纪正,教导员惠自华,他们二人紧密合作,对新加入的第 4 连进行了严格的整训和融合。

纪正营长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他以严厉而公正的作风,迅速让第 4 连适应了独立营的作战风格和纪律要求。惠自华教导员则注重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深入的交流和教育,让战士们明白战斗的意义和目标,激发他们的斗志和使命感。

在纪正和惠自华的带领下,巢县独立营的战斗力不断提升。他们在敌后频繁出击,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袭击敌人的据点,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无论是在艰苦的山区游击战中,还是在激烈的正面交锋里,巢县独立营的战士们都英勇无畏,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抗日决心。他们的英勇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成为了人民心中的抗日英雄和希望的象征。

高林桥在抗日战争时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显得至关重要,成为了敌我双方都密切关注的醒目之地。

它坐落在槐林嘴的北面,与散兵、班家巷相邻,几乎就在巢湖的水畔。这里水网纵横,河道交错,既能作为天然的屏障阻碍敌军的进攻,又能为我方的物资运输和兵力调动提供便利的通道。

高林桥周边地形复杂,山峦起伏,茂密的树林为部队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从高林桥出发,可以迅速辐射到周边的重要城镇和交通枢纽,控制住这一带的战略要冲。

正因如此,高林桥成为了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无论是日军妄图占据此地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统治,还是我方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开展有效的抗日斗争,都围绕着高林桥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和战略部署。

姜家仓徐吉彪在巢湖撑大木帆船已经好些年头了。徐吉彪和程明远是表兄弟关系,彼此往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