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是不抗拒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甚至他们很积极且希望地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第二种就是与之相反的官员,这一类官员自身没有什么能力,又或者是有能力,但是想要浑水摸鱼,希望自己能轻松一点的地方官员,他们自然是抗拒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毕竟推行了‘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之后,他们想要再继续像以前那样出六十分的力气,就轻松拿到和别人九十分一样的评价就没什么可能了。
当然,这类官员也不敢直接反对,怕招来朱棡‘惦记’,所以表态的很委婉。
至于第三种官员,便是那些目光长远的人,在一类官员看来,如果推行了‘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日后每一任地方官员的治理要求都会变相被提高,而想要治理出成绩也会越来越困难。
比如说第一任地方官员治理地方的成绩是六十分,第二任官员治理地方的成绩就是六十分起步,而想要做出更亮眼的成绩,他就要达到七十分。
而到了第三任官员治理地方的成绩就变成了七十分起步,而后想要做出更亮眼的成绩,可能就要达到八十分。
往后的每一任官员,如果想要干出成绩,就必须要比上一任官员拿出更多的辛勤和努力,这样才有可能做出令上司、令朝廷为之侧目的成绩。
但问题是从六十分提高到八十分,或许比较容易,但想要从八十分提高到九十分,甚至一百分那就非常困难了。
甚至当地方的治理水平达到某一个阶段层次之后,别说继续向前迈进一步了,想要维持它不掉下去都要竭尽全力了。
而且更关键的是,有些‘不是人’的地方官员可能会为了政绩,直接将当地的治理成绩一下子从六十分提高到九十五分,断绝后来者的进步余地。
一旦遇到这种‘不是人’的官员,而自身的能力又比不上对方,那么即便制定出了看上去治理成果更亮眼的‘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也难以将之贯彻落实。
最后的结果就是,自身当年的任期评绩估计不是中等平庸,就是下等无能了。
除非自身能从地方官员升调进京城,成为京师官员,这样才有可能跳出地方官员内卷的这个大坑。
但问题是,想要跳出地方官员这个大坑,升迁到京师,何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