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那就是辽东南部未来发展整体三年规划(这个辽东南部就包含了长山诸岛和金州卫等地,乃至日后一并打下的地盘也可以计算在内)——”
接着高耀晋就是抛出了他的宏大计划…�6�8…�6�8一!筑路,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并且高耀晋对于金州卫等地的最终归属都绝对的信心,所以都构思了一个宏伟的计划——
第一,长山诸岛的官道交通要加强,进一步方便物资往来,人员交通。包括金州卫也是如此。
以金州卫来说,第一期动工的有黑山堡到归服堡这条黑归线——
原本这两地之间也有一条线,只是那只是一条驿道级别的泥巴路,又狭又窄只能走一辆马车不说(如果多一辆马车另外的就要驶下官道让道),还年久失修,遇到下雨天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水。
所以高耀晋准备搞成高标准的青石板路,如果青石板不够,最次也要搞成大红砖铺成的砖石路,包括道路宽度也要拓宽一倍,从单车道变成双车道,如此才能不影响交通运输。
此外还有从黑山堡到旅顺口的黑旅线等等,这些线路都要修缮,不过这个工程估计相当庞大,单单以第一期动工的黑归线而言,就需要发动民夫三千人,要干上最少三个月的。
当然这也是高耀晋的考量之一,如今金州卫有很多重新逃回来的辽民,初来乍到口袋里穷得叮当响,所以正是让他们出力的时候…�6�8…�6�8以工代赈,让他们干活不仅包一日三餐,还有工钱可拿。
这样干上几个月,到时候道路修好了,交通顺畅了,物流发达了,这些辽民口袋里也有钱了——这样高耀晋白送给他们的土地,也就有钱去购买各种农具种子,能够更好的安家置业了。
而当这些本来被老奴盘剥的赤贫如洗的辽民,重新有了一屋子家当,重新有了衙门承认的私人田产,重新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想必到了那时,如果老奴还想反攻金州卫…�6�8…�6�8
剥夺他们的美好生活,让他们重新做牛做马,想必他们会是第一个不答应的吧?
如此以辽人治辽,发动群众路线对抗外敌,以人民战争的形式对抗异族侵略,这就是高耀晋的一点朴素想法。
“哈哈晋儿,为父总算明白了,刚才你为什么要下手那么狠了——现在老爹我知道了你的心这么大,换成我来也得那么做啊。”
也就是以高邦佐的见识,虽然不懂经济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的道理,但是他也知道,光是高耀晋说的这些就需要海量的银子,可是银子从哪里来?
指望朝廷拨款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早已不是万历盛世那会了——连创造万历中兴的一代贤相张居正,都已经死了近四十年,乃至死了都不得安宁,早就被人反攻清算,从墓地里挖出来开棺鞭尸了。
但是细究起来现在的大明并非没有银子,而是贫富不均,历史上很多王府权贵最后被流寇或者鞑-子抄家,起获的银两都以百万两计,至于其他金银财宝更是不计其数。
那么由此推断,对大明帝国最肥的一群人下手,对诸如衡王府那样的肥猪下手,对那样的�0�2‘ 白银储蓄罐’下手,自然是最英明的决定了…�6�8…
换句话说历史上农民军实在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的口号——分田地,均贫富,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那么多财富集中在他们王府手里,不过是融成一个个银冬瓜,放在地下室发霉,或者是变成一件件金缕玉衣,不过是养活一群米虫,催生一批肥猪而已。
而放在高耀晋手里却能振兴一方经济,改善一方民生…�6�8…�6�8�6�8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外如是。
而看见老爹能这么快明白他的意思,高耀晋也很高兴,这个发展经济是他要和老爹说的重头戏,这一点说通之后,其他都是小节。
例如这一点说通,如此以工代赈之后,日常金州卫下面各大县乡召集开工所需民工,日常工钱发给等等,都可以让老爹派出下属吏员负责,大长山岛可没那么多人手…�6�8…�6�8
(最多日常让史可法这个镇抚官多关心一下,没事就去金州卫暗访调查,防止有人中饱私囊)。
由此推广开来,包括丈量整个金州卫土地资源,为那些愿意回归的辽民补办地契,鱼鳞册等等,都可以让老爹派人代劳——
毕竟老爹分守道衙门下面设立的六房,办理这些本来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熟门熟路,并且还更能被那些辽民认同…�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