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成见他爹把自己的糖拿给别人,只当是给的,不由扁嘴大哭起来。
这事弄的……。
喜月都觉得难为情。
难为情的还有宋常贵,扯着青成:“这有什么好哭的?人家会还回来的。”
赵春兰就觉得心里堵的慌,不由怨那叫荷花的年轻女子。
几个糖块子,就跟没见过东西似的,来给人添堵。
杜巧娘见青成哭,过去哄他:“我们是先借来用用,等会就去镇上买来还给你。”
劝好一会,青成才停下来,抽泣着去吃糖块了。
宋常贵有些羞愧:“让人看笑话了。”
“别这样说,孩子还小呢,你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今天的事多谢你帮忙。”
杜巧娘说完走回去。
宋常贵心里对这门亲,竟不再如原来那般排斥。
想来她会做后娘,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吧。
闹这一场,终于顺顺利利上梁,等铺上房顶,这房子就建成了。
趁着晌午的空档,杨应和就去了镇上,四五里的路一来一回也只用上半个时辰。
看他这么快把糖还回来,宋常贵就知道这一家子是讲究人。
印象越发好起来。
态度也就热络些:“缺什么就来家说一声。”
杨应和谢过他好意,在青成头上摸一把:“以后带着石头弟弟玩。”
宋常贵……。
黄泥和着茅草,一层层铺上去,这样雨天就不会漏水。
第四天的傍晚,房顶终于铺好。
三间宽敞的茅屋就建好了,除了门窗没安,晾一晾就能住人。
宋常富背着手过来:“盖的不错,不像有些人为省两个钱,盖的矮那住的叫一个难受。”
杨应和朝他笑笑,喊了一声叔:“就是想着住的舒坦些。”
“你有手艺做门窗,打家具,又能省下几个钱。”
“北边山上木材多的是,你认得料子,自己去挑挑,请几个村里人帮着砍运回来,不过花几个工钱。”
宋常富对他有手艺这事很满意,只要杜巧娘嫁给弟弟,他们这些人越能干越好。
对于昨日上梁的事,杨应和没忘。
同他道:“宋叔,我们初来乍到不懂这边规矩,以后你多提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