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开朝

此番平叛刘季述的兵马出力最多,伤亡也最多,可是胜利的果实却轻而易举被他人强取获得。下到普通士卒上到中上层军将们尽皆不满,他们鼓噪着要找在家大人刘季述给他们撑腰,要说法的时候却得到了刘季述身死的噩耗。

这下子刘部当场不干了,在一些忠心的中上层的军将鼓动下,他们阴谋叛乱,居然向郑元规的中军发起了攻击。

郑元规既然杀了刘季述,对付其麾下的乱兵怎么不会有准备,本就血战精疲力竭的刘部兵马轻易溃败,为首倡乱者军将和士卒被杀了数百多人。

现在这个世道太乱了,尤其是士卒们的跋扈叛上,就是普通的士卒心有不轨,也能自发团聚在一起叛乱。

现在更别提这刘季述的兵马许多还对刘忠心耿耿,更是有了充分叛乱的动力。郑元规必须用雷霆手段血腥方能镇压刘部兵马的骚乱,使这些兵不敢在蠢蠢欲动。

完完全全是一场内乱,刘季述身为北司内枢密使,身处平叛的第一线,被招讨使和两位宦官联合密谋诛杀,死后连具全尸都没有。

而今刘部兵马也是多被屠戮,被其他人瓜分遣散就在眼前。

短短一天之内,北司四贵之内三贵一人被俘,两人被杀,其家族党羽怕是也要被铲除殆尽,四贵中只剩下了相对老实低调的内枢密使康尚弼。

郑元规对于诛杀刘季述给出的解释是,刘季述同刘景宣为本家,刘季述虽未直接参与叛乱,但这二人早已暗通款曲,互为依助。刘景宣逼宫犯上,罪大恶极,阴为同谋的刘季述同样罪无可恕。

郑元规出宫前便接到天子密敕,要求伺机斩杀刘季述,以消平叛大军内患。

北司宦官们显然对于这个解释是不满意的,他们看在眼里,心底发凉,皆是敢怒不敢言。

实力最强的刘季述已经死了,他的兵马也没了,康尚弼显然是明哲保身,连个牵头的人都没了。他们剩余的这些人没有胆量,就算联合起来也抗衡不了朝廷的兵马和薛从渥和王行范二人。

这是对北司权力的重大打击,哪怕这些宦官们平日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到了此时不少人也是回醒了过来。

宦官们心中很是后悔,就不该听从皇帝的诏令去联合会剿骆全瓘,骆全瓘不止败亡,就连宦官中的剩余的领头羊刘季述也是横死。若是北司横下心来集体对抗皇帝,皇帝安敢轻易定骆全瓘谋反的罪名?

宫廷之中李晔听说了捷报传来,对于老将郑元规的行事给予很高的赞扬。诛杀骆全瓘和刘季述本来也是在他的计划中,北司宦官本不就是铁板不块,相反内部斗争极其厉害,这样才有机会从中取利。

如此李晔才敢放心大胆授意郑元规诛杀这二人,先是让这二人斗得两败俱伤,再拉拢结好北司其他有权力的宦官,一起除掉骆全瓘和刘季述,只要操作得当也绝非难事。

按说刘季述并未直接参与叛乱,是以并无充足的理由向他动手,可以李晔执意要除掉此人,实在是对他印象太深刻了。

历史上光化三年,就是现在的七年后,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们阴谋叛乱,率兵进宫废黜皇帝,将皇帝关在了少阳院内足足囚禁了两个多月。

哪怕现在的大唐皇帝李晔并非历史上真正的唐昭宗,熟知历史的李晔依旧视刘季述为眼中钉,肉中刺,非要诛杀他不可。这是埋在自己身边的定时爆炸雷,哪怕现在的刘季述实力并不强大。

望仙台之变堪称是李晔即位以来唐廷内部发生的政变,北司三贵被杀,三人家族以及从众党羽都是要被一扫而尽的。除此之外,宫廷内外发生这么大的战乱,溃兵逃兵散落在京师不知有多少人,这些败兵没有组织后彻底暴露恶性,在长安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宫变当天晚上,李晔在皇宫之内就能看到整座长安城内不少人地方火光冲天,那些个地方是朝廷的兵马在搜寻剿灭败兵,维护长安城的治安。

也可以看到许多兵丁在一些权贵人家所住的坊所宅邸内进出,搜寻抓捕叛贼们的亲族,抄点叛贼们的家产。

这场叛乱的余震,足足动荡了三天才稍显安静,在这三天之内李晔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处理朝廷以及动乱善后的种种事宜。

首先是平叛的伤亡统计,据战后统计,朝廷平叛的兵马共计伤亡了六百余人,其中御前班直就伤亡了不下两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