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军队,根本就不敢进入山林之中。
好在,牂牁郡,自古以来就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民谚,除了山,还是山,再往南,更多山,实在是没法给这些根本就没法计数的大山起名字了,因为太多,号称十万里都是大山,所以,就简单粗暴地叫“十万大山”好了。
正在刘胄犹豫不定之际,有个人站了出来,向刘胄躬身一礼,高声道:“大王,其实辨别来人真假并不难。”
刘胄定睛一看,却是一喜,这人是孙吴零陵郡郡守府派来的使者吴彦祖。
蜀汉和孙吴之间,自从夷陵之战之后,再次建立同盟协议,成为友好邻邦,高层也都充分认识到彼此友好联盟的重要性。
但近些年,随着诸葛亮的不断北伐,十余年下来,国力衰减得厉害,作为友好邻邦,人家又岂能不知道?
两个国家互相往来的并不少见,蜀汉的“路人皆菜色”,在孙吴朝堂上下,早已经不是秘密。
虽然高层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但不代表底层没有。
尤其是孙吴的荆州南四郡与蜀汉南中区域相交的地方颇多,犬牙差互。有些地方,甚至连具体的分界线都没有,彼此之间的渗透、摩擦、争斗、拉拢、腐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张翼将军任庲降都督后,也对此有所防范。
但无论怎么防,两国边界模糊得一塌糊涂,而边民很多本就是一个族群的,血脉混杂,关系密切,往来更是方便,边界之上,又没有城墙什么的,所以,零陵郡的从事吴彦祖就受命与僰人豪酋刘胄联系上了。
其实在上一次的蜀汉南中动乱中,孙吴就没有少给蜀汉帝国添乱——当雍闓宣布独立时,孙吴立即派人送给雍闓“吴永昌郡太守令”,怂恿雍闓带兵攻打南中最南边的永昌郡。
只是后来,雍闓高定朱褒等人搞坏事的能力有限,看似轰轰烈烈的叛乱很快被诸葛亮平息,孙吴的阴谋没有得逞,彼此也就没有因此而撕破脸皮罢了。
这一次,孙吴的手,再次伸进了南中牂牁郡。
吴彦祖的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刘胄。
刘胄不由得大喜,一巴掌拍在身前的桌子上,端起桌子上的一碗酒,一扬脖就灌了下去,大叫一声:“吴先生言之有理!”
那受到鼓励的吴彦祖也是一笑,端起酒杯举杯示意,小撮一口,放下酒杯,道:“大王,来人说诸葛亮已死,魏延伏诛,只要这个消息得到证实,则来人就是可信的。”
因为,没有人敢拿诸葛亮魏延这样级别的人物来做虚假的诱饵。
证明这两个消息的准确性,并不难,刘胄也不是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诸葛亮为国操劳,事无巨细,皆出自他本人之手,身体状况每况日下,天下人谁不知道?
而且,刘胄在成都府,也有关系存在,只是不方便全盘托出罢了。
为了显示自己的势力强大,盟友多多,通达天庭,也希望由此多获得孙吴一些资助,便开口道:“来人,去将黄家掌柜的请来!”
不一会儿,卫士们便推推攘攘地带上来一个肥胖的老者,这人却是蜀中黄家在牂牁郡且兰古城店铺的大掌柜。
要知道蜀中第一大族,就是黄家,其占据了整个蜀中六成的井盐产出,这些盐,可不是都在蜀中销售,荆州七郡的部分区域,以及低地高原部分区域,日常都吃的,可都是人家黄家的盐。
牂牁郡,自然也是黄家井盐销售区之一。
作为牂牁豪族,刘胄与黄家,自然也有很多生意往来。
牂牁兵变,且兰立国,黄家等一众汉姓商人也就都陷在其中了,若无豪酋保护,这些人基本都会被僰蛮人给点了天灯祭了祖宗。
即便是被保护下来的,却也都已经吓得一条命去了半条命。
黄管家毕竟是经历过无数风雨的,尽管吓得够呛,也还好,还能颤颤巍巍站得住。
刘胄哪里有一点国王的样子,老远就大叫着:“那谁谁,老黄,你来讲讲,诸葛亮死了,对也不对?”
老黄睁着一双昏花的眼睛,差点被没他一句话给吓晕过去!
他哪里知道诸葛亮是活还是死?
再说了,这个时代,他作为一个商人,随便说当朝丞相死了,这还得了!还想不想活了?
最主要的,他是真的不知道啊。
老黄“这这这……”了好久,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差点没把刘胄急死。
倒是那吴彦祖反应过来,觉得不该由他来验证诸葛亮是生还是死。
于是,他走到老黄身边,故作亲热地拍一拍老黄的肩膀,道:“黄掌柜的,别害怕,请您老讲一讲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家里的事情,随便什么事情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