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不禁勃然变色,连喊:“锦衣卫何在?锦衣卫何在?锦衣卫何在?”可是却无人答应。原来是万历多年不上朝,今天的召见太突然,执事太监竟忘了安排锦衣卫当值。
皇帝盛怒之下,谁还敢解释,太监们只好挺着不说话。
万历见叫不来警卫,就吩咐身边太监:“你们下去,把他给朕捆起来!”
几个太监一拥而上,梃杖齐下。万历又喝道:“不要乱打了,先押下去,到朝房候旨!”左右太监便押着刘光复下去了。
大臣们二十多年基本见不到皇上,当然也就没见过皇上如此盛怒,都吓得半死。据说,方从哲吓得瑟瑟发抖,吴道南因惊吓过度竟栽倒在地,大小便失禁。众官后来将他扶出时,人已呆若木鸡,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方从哲还算挺得住,连忙叩头为刘光复求情:“小臣无知乱言,望霁天威(您的火气还是消消吧)!”万历这才怒容稍敛。
方从哲趁机奏请:“皇太子听课、读书,是当务之急。”
万历说:“此等大事,朕岂不知?近来为圣母服丧,不便举行。”说着,撩起身上的白袍,对群臣说:“你们看我穿的是什么衣服?”
众臣哪里还敢有什么话说,只是叩头。万历又拉过太子的手说:“你们看见否?如此儿子,说我不爱护,譬如你们有子如此长成,能不爱惜吗?”
众臣只是唏嘘。
万历面色又转严肃,说道:“朕与皇太子天性至亲,祖宗在天之灵也可察鉴,小臣恣意妄言,离间我父子,真是奸臣!”这句话,他竟一连重复了三遍。
方从哲连忙叩头:“诸臣岂敢!”
万历见现场气氛已足够显示天威,便转头看着太子说:“你有什么话,与诸臣都讲出来吧,不要有所隐讳。”
太子早已会意,便朗声对群臣说:“似此疯癫之人,处决了便罢,不必株连。”稍停,又说道,“我父子何等亲爱,外廷有许多议论,尔辈为无君之臣,使我为不孝之子。”
万历立刻接过话头,向群臣道:“尔等听到皇太子语否?”然后又把太子的话复述了两遍,示意方从哲赶快表态。
此情此景,已不容方从哲有他言,因此他只能叩头道:“圣谕已明,人心已定,望皇上勿耿耿于怀。”
在这一过程中,群臣始终跪听未起。万历的情绪相当不错,屡次对守门太监传话,让太监对那些陆续到来的迟到官员,皆放进无阻。以至于后来者接踵而至,位置稍靠右,与帝座相距较远。
万历见右边的人离得太远,便又推太子向前,向右边问道:“尔等都看见了?”
众官连忙俯伏称谢,万历这才发话道:“尔等都可以出去了。”
百官谢过,便逐一退出,个个欣喜莫名。二十五年来从未亲睹天颜,今日竟近在咫尺,真是惊鸿一瞥了。有人甚至叹道:“此乃四十年来未有之盛事!”
方从哲回到内阁,马上票拟了谕旨一道,呈送万历,万历做了修改便发了下去。诏旨称:“已入监疯癫奸徒张差,立即由法司处决。”但对庞保、刘成二人的处置,却有了变化。在召见时,万历答应将两人与张差一同处决,但现在又改令严提审明,拟罪具奏另处。
万历这人,不愧是处理公关危机的老手。他精心安排的这次召见,既显示了皇帝的威严,又向百官表现了他与太子的亲密无间,以父子人伦之义,堵住了众臣之口,从而将案件范围尽量缩小,以图干净利落地收场。
第二天,方从哲与吴道南又联名上疏为刘光复说情。这是他们必须做的一件事。自嘉靖年间以来,内阁的地位正式提高到了六部九卿之上,成为领袖群臣的中枢。那么阁臣同时也就有义务,对受到不公正处理的廷臣上疏论救。
他们上疏说:皇上不必因一二官员的言论过激,就疑其离间,斥其怀奸。刘光复虽越位妄言,但他身为言官,也实无他意,还请皇上宽恕。
万历却不肯让步,他实在厌恶透了言官就太子问题说三道四。这次召见群臣,当然是一种怀柔政策,同时也要辅以大棒,刘光复恰好就是个靶子。在现场,只有他一个人跳出来干犯天颜,不等于所有的言官都敢这么干,所以完全可以狠狠地打。于是,万历以严厉的口气降旨:“御史刘光复,在慈宁宫圣母几筵前高声狂吠,震惊神位,着锦衣卫即拿送刑部,从重拟罪报来!”
这是要杀鸡给猴看,刑部知道无论如何躲不过了,就依擅入仪仗律拟了杖刑。万历似乎气还没消,认为打屁股怎么能解决问题?于是改为按大不敬律处以斩刑,先押着,等合适的时候再处决,相当于清代的“斩监候”,也有点像现在的“死缓”,总之还有一线活路。果然没几天,他又下诏让刑部与都察院重审。再过几天,竟然给放了出来,让他回家待罪去了。
说到刘光复这人,就政绩来说,还真是一个大大的好官。他是江南青阳(今安徽青阳)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进士,曾连续三任任诸暨知县,在任上修水利、断疑案,给老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升职后离开诸暨的时候,百姓纷纷跪道以挽留。后来,老百姓在全县建祠六十三座以资纪念。到今天,当地还有“三刘庙”,保存完好,香火鼎盛。
他被逮进刑部大狱后,诸暨百姓周国琳等召集了数千人,到京城午门为“刘大青天”喊冤,大力疏救。刘光复之所以不久获释,原因就在于此。
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十月,在朝野不断的疏救下,终于对刘光复有了最终处分:削职为民,永不叙用。后来太子常洛即位,当了泰昌皇帝,吏部立即提议起用他为光禄寺丞,可惜,没等上任就病死了。有人把当时官民论救刘光复的奏疏,汇集成了书,题为《朝野申救疏》,共有六大卷之多。
当官能当到这样,说对得起上苍、对得起孔孟之道是虚的,总还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