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官场的食物链远远没有完结

夏言很看重徐阶,对他多有提携。嘉靖二十年(1541),徐阶回到中枢,接连晋升,先当了国子监祭酒;两年后,调任礼部侍郎,随后又担任吏部侍郎,由于受部门一把手的器重,而成了实际上的人事部主官。

他待人和气,不耻于折节下问。下面来了办事的官员,总是满面和蔼地问人家风土民情。因此口碑非常好,人人皆愿为用——有事您就吩咐吧!

徐阶还一度出任翰林院的掌院学士(院长),负责教导庶吉士,成了张居正的老师。他对张居正的最初印象与好感,应是始于此。张居正对徐阶,则是终身执弟子礼,恭敬有加。

这是张居正踏上仕途的引路人,是一颗能带来好运的吉星。张居正后来能搅起那么大的动静来,就是因为徐阶给他发了一个通行证。这些,我们稍后再慢慢讲。

夏言被杀的第二年,也就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徐阶已经回京八年多了,当了礼部尚书,这就很有入阁的希望了。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入阁。

诸位可能想不到,徐阶的蹿红,不光是因为他有才干,也与他擅写青词大有关系。在诸多词臣中,嘉靖就喜欢徐阶所撰的青词,认为玉皇大帝看了一定会满意。嘉靖因此而喜欢徐阶,喜欢得一日都离不开的样子。

徐阶入阁的时候,严嵩是首辅,李本是次辅,徐阶排老三。

看来,这颗新星晋升次辅,是指日可待了。在眼下,朝中能对严嵩构成潜在威胁的,也就只剩下这一人了。

严嵩虽老,可他的嗅觉还是灵敏的,他不能容忍有人在皇帝面前的地位超越他。他对徐阶想方设法地挤对,诡计百出——这好像是生物竞争的本能。

所谓楚人无罪,怀璧其罪,也真是说得有道理。徐阶的罪过,就在于他得了皇帝的宠信。

大明的官场纵横术,无非就是争宠、邀宠、固宠那点儿事。因为王朝晚期的领导当中,理智的不多见,糊涂的居多。欣赏谁,谁就什么都好,怎么干都行,无须顾忌。受宠的下属,闹翻了天也没有关系。因此,像严嵩这样的政治老手,自有他的原则——上级的宠爱,决不容他人分享。

如此受到严嵩的压迫,徐阶当然郁闷。但他是目睹了强悍的夏言是如何覆亡的,不可能傻到去重蹈人家的覆辙。

徐阶所使用的对策,也是柔术,跟严嵩相似,只是目的不大一样。

他内心早已经清楚——他的使命或者说宿命,就是有朝一日干翻严嵩,挽回政局的清明。而在此之前,只能先保住自己。

严嵩的攻击来得相当凌厉。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俺答汗因边贸问题与大明闹翻,发兵拿下蓟州,突破古北口,铁骑直薄北京城。明军在京郊溃败,九门被围,京师震恐。这就是著名的“庚戌之变”。当时防守北京的京军,在册的只有六万人不到,半是老弱,强壮一点儿的都给派到高官家里服役去了,而且里面还不知有多少是空额。仓促间召集了约四万武举生员、街头流氓等防守。此辈从未经过战阵,登上城头,一看蔽天的烟尘,早吓得哭成一片。

严嵩在这个事件过程中,两次给徐阶下套,都被徐阶侥幸躲过,没有蹈夏言的覆辙。

兵临城下时,嘉靖曾征询严嵩和徐阶的意见,严嵩借故这是边贸问题,把责任推给礼部(也就是徐阶)。徐阶没办法,只好献上了一条缓兵之计。他认为鞑靼兵孤军深入,不会久待。不妨先问俺答要什么,咱们就答应给什么,拖一拖再说。

瞎猫碰上死耗子,这条缓兵之计,居然奏效了。不久,在各地开来的勤王军队压力下,俺答退走了。徐阶也因此安然无恙,还在皇帝面前赢了几个点数。

徐阶还有两件事也很悬。一是请求早立太子事,二是安葬已故皇后事,不知怎么触怒了圣上,险些被驱逐。严嵩已兴奋得在那儿摩拳擦掌了,但徐阶的认识转得非常快——天子圣明。皇上您说的,那才是对的!

柔术到底还是有用的。嘉靖见此,也就不再追究了。

不过风浪也实在是太紧,徐阶只有万分小心。于是他更加兢兢业业撰写青词,将功补过。他很清楚,做这些于国于民没用的事,反而比做有用的事更能让皇帝高兴。此外,他毕竟不像夏言那般刚直,平时宽以待人结下的善缘,也使他有了一层无所不在的保护网。无论嘉靖走到哪里,都会听到有人说:徐大人这人,为人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