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永别了,武器》,海明威早期代表作

那天夜里天气转冷,第二天早饭后我竟然呕吐起来了。医生诊断我得了黄疸病,这病一直折磨了我两个星期,有一天,我因为黄疸病躺在床上,范坎本小姐走进来,打开柜子,发现了一些空酒瓶,她本来就不喜欢我,立即大怒起来,说我是不愿意上前线,故意用酗酒来养成黄疸病,立即取消了我的休假。

我只得立即回了前线,到了哥里察,不久就去培恩施萨了。

那边现在有新修的一条险峻的山路,前线有许多大炮,村子被破坏得很厉害。

一天,我们听说敌人已经从北面突破了我们的阵地,更可怕的是,据说这次进攻的是德国人,一提德国人,大家脸色都变了。

第二天夜里,撤退开始了,大家在拥挤的道路上慢慢走,大炮、马拖着的车子、骡子、卡车,混在一起并不比进攻时更混乱。

大部队极缓慢地移动着,许多农民加入撤退的行列,于是更慢了。

天亮前我们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岸边,与无数人一起走近一座桥。没有人说话,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快点过桥。我们快要走过去时,看到桥的那一头站着些军官和宪兵。他们打着手电筒,在队伍中寻找,当军官指着什么人时,宪兵就会扑过去把那人抓住拖出来。我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中校被抓过去了,当我经过那一排军官面前时,有一位指了指我,宪兵立即跑过来抓我,我一拳头打过去,打得他流血,几个宪兵立即跑过来,我大声喊这是什么意思,一个军官说我再抵抗他们就开枪。我一问才知他们是战场警察,一个军官说我意大利语讲得不正,把我押到后面那堆被他们抓来的人中去。我看到那里已经有好几个被抓来的军官,正在审问刚才被抓的那个白头发中校,只问了几句,就判决“脱离部队,理应枪决。”中校被押到河岸边枪毙了。就这样,那些与所辖部队失散了的军官被一个个拖出去枪毙,无一例外,不过都是些少校以上的军官。至于我,他们认为我是个穿意军制服的德军间谍,也要被枪毙。

我瞧瞧宪兵们,他们正注意新被抓来的上校,我乘机挣脱,跑向河边,跳进了水中,我感觉到急流卷着我,后面传来追兵的枪声,我看见水中有根漂浮的木头,游过去紧紧抓住,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任由木头把我顺流带走,看不见河岸了。

我不晓得在河上究竟漂浮了多久,拼命划水,终于到了岸边。

我把制服袖管上的两颗星割下来同三千多里拉的钱一起放在口袋里,然后顺河岸走了。我走了许久,终于走到了从威尼斯到的里雅斯特的铁路线,从这里可以到我想去的美斯特列,现在凯瑟琳应该在那里。我趴在路基上,等得几乎要绝望时终于等到了一列火车。我跳了上去。

我不敢想凯瑟琳,一想她我会发疯的,因为我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她。我想起经历过的一国大军的撤退和另一国的进军,现在所感到的只有空虚。救护车和人员都失掉了,我感到自己好比一个店员,在火灾中损失了他那一部门的货物,而且又没保火险。倘若百货商店在火灾后要枪毙店员,那么百货店再开店复业时,店员不肯回来是一定的。现在我的愤怒已经在河边洗掉了,任何义务与职责也一齐洗掉了。其实我的义务在宪兵伸手抓我的衣领时就已停止了。我并不反对他们,我只是个人不干了。我祝他们万事如意。

我想了这么多,几乎不能忍受了,我生来不会思想,只会吃、喝、同凯瑟琳睡觉。不过我还有东西要想,同凯瑟琳相聚后,我们往哪儿去呢?

第二天天还没亮,火车要进米兰车站了,我趁它开得慢赶紧跳下来。我一路躲着军警,找到一辆马车,到了医院。我找到门房。他们夫妇看到我十分高兴,但告诉我巴克莱小姐同弗格森小姐都走了,去了施特雷沙。

我得知她们住在车站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到达那家小旅馆时,凯瑟琳和弗格森小姐正在吃晚饭,看到我,凯瑟琳的脸孔光亮起来,快乐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天晚上,在旅馆里,窗外下着雨,房间里铺着厚厚的地毯,灯光明亮,床单平滑,床也很舒服,我们快乐无比,好比回了自己的家。我们不再感觉孤独,夜间醒来,爱人仍在,并没有发觉梦醒人去。我们疲乏的时候就睡觉,一个醒来,另一个也就醒来,不会感觉孤独寂寞。不过我与凯瑟琳在一起时也有孤独的感觉,但那是感到与世人格格不入的孤独。我一生中只这一次有这种体验。我和好些女人在一起时总感觉孤独寂寞,但我与凯瑟琳在一起时从来不寂寞,也从来不畏惧。

第二天我与凯瑟琳差不多同时醒来,她说起人家发觉我不穿军装,岂不会逮捕我。我说大概要枪毙我。她说那么我们出国去吧,我们立刻找个可以去的地方,就是湖那边的瑞士。

那天夜里大风大雨,我被暴雨抽打玻璃窗的声音吵醒,雨从打开的玻璃窗口冲进来。有人在敲门,是酒伙计。他告诉我一件很严重的事:明儿早上有人要来逮捕我。那么我怎么办呢?那么到瑞士去。怎么去呢?用我的船。什么时候走?现在就走,他们也许一大早就来抓人。这时候凯瑟琳已经醒了,我给她说了,她说:那么请快吧,亲爱的,穿好衣服我们就走。

一会儿后我们就准备好了,我们到了湖边,酒伙计说行李在船里,他告诉了我应如何走。倘若我们不停地划,早上七点大概可以到瑞士那边,距这里35公里。

天很黑,风又冷,我沿着湖岸整夜地划,第二天天大亮时,我们到达了瑞士。

很快我们就被逮捕了,但很快放了我们,我们到了洛迦诺,人家待我们很好,因为我们既有护照又有金钱,后来我们到了蒙脱儿,在那里住了下来。

那年秋天的雪下得很迟,我们住在蒙脱儿附近山腰上松树环绕的一栋褐色木屋里。坐在床上吃早点时,望得见湖那边法国的山峰。房子附近是河谷,很深,谷底有一条溪流落进湖中,风从湖面吹来,听得见潺潺水响。有时我们会到周围森林里去散步,周围的景致非常可爱。更多的时候,我们坐在门廊下的阳光中,看着山路弯弯地向下延伸过去,那里有一片一片的葡萄园。

我们在蒙脱儿一个人也不认得,只是沿着湖溜达溜达,看看湖上的天鹅,我对凯瑟琳说,如果我们真生了小孩,总得结婚吧。凯瑟琳说她要等瘦下来才与我结婚,那时候她要叫人人都称赞我们是一对多么漂亮的年轻夫妻。她甚至还去查了美国的法律,知道随便我们什么时候结婚孩子都是合法的。她要跟我到美国去,看看大峡谷和旧金山的金门。

一天饭后我们坐在火炉边,望着窗外的飞雪,凯瑟琳说:“亲爱的,你不想自己出去跑一趟,跟男人们一起滑雪吗?”

“不。我为什么要去?”

“我想你有时候,除了我以外,也会想见见旁的人。”

“你可想见见旁的人?”

“不想。”

“我也是。”

“我知道,但你是不同的。我因为怀着孩子,所以不做什么事也心安理得。我知道我现在十分愚笨,话又啰唆,你应当到外面溜达溜达去,才不至于讨厌我。”

“你要我走开吗?”

“不。我不要你走。”

“我本来就不想走。”

“我喜欢这种生活,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你呢?”

“我觉得这生活太可爱了,我只是怕我现在肚子大,惹你厌烦。”

“哦,凯,你不知道我多么痴爱你。”

有天夜里我们醒来,月亮照在窗户上。凯瑟琳也醒了,她说她想起了第一次见到我时,她差点疯了。可现在她不疯癫了,她只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快乐幸福。我们约定同时睡去,但我并没有同时睡去,我还醒了好久,东想西想,月光照在她脸上。

有一次,我们谈起即将降世的小家伙,她说:“那不至于成我们的隔膜吧,那小光棍。”“不会的,我们不让她使我们有隔膜。”她还说要等到小凯瑟琳生下后去剪发,那时候她又是一个女郎,又新奇又好看。剪发时我不要跟她一起去,好回来时让我惊奇一下。她说:“到了那时,也许我又长得好看,亲爱的,又纤瘦又讨人喜欢,你重新又会爱上我了。”

“见鬼,”我说,“我现在爱你已经很够了,你要把我怎样?毁坏我?”

“是的,我是要毁坏你。”

“好,”我说,“我所要的正是这个。”

就这样,我们过着幸福的日子。

到了3月,季节又起了变化,夜里下起雨来。我问凯瑟琳要不要搬进城里去住,因为冬天过去了,雨季开始了,山上的生活未免太单调乏味,而且她快要生产了,需要找个靠近医院的地方。后来我们决定干脆上洛桑住,那里有好医院。

我们在旅馆里住了三个星期,有一天早晨,我三点钟醒来听见凯瑟琳在床上辗转不安,她说有点痛,我们便打了个电话给医生,医生说应当去医院了。我们立刻叫了部汽车,赶往医院,凯瑟琳一路兴冲冲地,说:“我真欢喜,这可真开始了。”我说她是个勇敢的好姑娘。到医院后,凯瑟琳说她的名字是凯瑟琳·亨利。

在医院里,她难产了,看着她悲惨之极的样子,我想,可怜、可怜、亲爱的凯,这就是你同人家睡觉的代价,这就是陷阱的尽头,这就是人彼此相爱的结局。产痛一开始,女人的命就像水车车轮下的水流了。

终于凯瑟琳被送进手术室剖宫产了,我在走廊上踱来踱去,我怕进去。我望望窗外,天黑了,在下雨。

一个医生出来了,双手捧着一件东西,像是刚刚剥了皮的兔子,是个男孩,但已经死了。

我坐在走廊上等凯瑟琳的消息,终于碰见护士下来了,我感到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沉了下去,她告诉我产妇大出血了。

后来护士开了门,用手指招招我,叫我进去。我跟她进了房间。我进去时,凯瑟琳的头没抬起来。我走到床边,凯瑟琳望着我,笑了一下。我俯伏在床上哭起来。

“可怜的宝贝。”凯瑟琳轻悄悄地说,脸色苍白。

“你不要紧,凯,”我说,“你会好起来的。”

“我要死了,”她说,等一会儿,又说,“我憎恨死。”

我抓住她的手。“你不要紧,凯,我知道你不要紧的。”

“我本想写封信留给你,以防万一,可是又没写。”

过一会儿她又说:“我不害怕,我只是憎恨死。”她的脸灰白。

医生说她不能多说话,请我出去。

“不必操心,亲爱的,”凯瑟琳说,“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

凯瑟琳死了。

我离开医院,冒雨走回了旅馆。

如一开篇所说的,海明威的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是通俗作品与文学杰作的美妙结合。

我们知道,一般通俗只讲情节,因此虽然好读,但语言不够艺术化;文学作品则相反,一般来说情节不动人,但有着出色的语言艺术,例如《到灯塔去》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海明威的作品则是两者的美妙结合,既情节动人,语言也很艺术。

因此,虽然海明威的作品表面上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似乎都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但依旧是文学杰作,并且很早就获得了高贵的诺贝尔文学奖。

具体来说,海明威的作品既是文学杰作,又有极强的可读性,它们总是语言简洁生动,情节紧张刺激,读完后还令人不忍释卷,恨作家为什么就此搁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