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莫里哀,悲惨的喜剧作家

哪怕是题材更为重大的戏剧,

也没见过如此盛况。

《太太学堂》虽然受到了鞭挞,然而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他的另一部引起更大轰动的作品命运就不同了。

这部作品就是《塔丢浮》。

《塔丢浮》第一次上演是1664年,立即引起轰动,同时也招致了教会的反对。首演后的第二天最高法院便宣布了对它的禁演令,为了不让演员们偷偷演,法院甚至派人守住剧院大门。

莫里哀立即四处活动,他找大法官,找国王,然而都没有成功,国王虽然一贯庇护他,但在这事上他也不好太同教会与最高法院过不去,何况王太后也不喜欢它。

后来做出的判决是:五年内不得上演《塔丢浮》,他的另一个剧本《堂·璜》被判终生不得上演。

莫里哀还是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一方面不断地找人说情或者说理,另一方面又对剧本做出了一些修改,好不那么触怒教会。

五年之后,也就是说,到1669年时,他总算获得了胜利,《塔丢浮》可以再次与观众见面了!

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仅当年就上演了60多场,但它带来的麻烦并没因此中止,还不断地有人出来抨击它和它的作者。

当然,在这五年里莫里哀并没有把所有时间都用来为《塔丢浮》上演而奋斗,他一直在不断地写其他剧本。算起来,在他到达巴黎后的14年里,他一共写了31个剧本。

围绕《塔丢浮》的斗争耗费了莫里哀无穷的精力,终于成功之后,他的生命之火却已经很微弱了。

他并没有中止创作,对于莫里哀,创作就是他的生命,他就像蜡烛一样,用燃烧自己生命之烛来引出创作之火。

在《塔丢浮》上演后的四年里莫里哀又写了好几个优秀的剧本,包括《暴发户》和《没病找病》。

《没病找病》是莫里哀的“天鹅之歌”。1673年2月17日,在上演它的第四幕时,莫里哀昏倒在了舞台上。

他被人送回家时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

由于他是个被教会憎恨的作家,死得又很突然,没有来得及进行临终忏悔,这在当时是最可悲的死了!

他的遗体被草草埋葬,仿佛死去的不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甚至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条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