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募的十万人吃的饭从哪里来,用的军械从哪里来,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可张濬多多益善,对十万人照单全收,似乎也没考虑过募兵之后的后勤保障问题。要知道,当初唐军无敌于天下,靠的就是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唐军将士拿着一手武装到牙齿的“神装备”,自然披荆斩棘,就算敌人十倍于己也不带犯怵的。
不过,唐廷好歹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如何出兵的问题了——太宗皇帝从马上得天下,作为太宗的子孙,李晔也可以带兵把天下重新再打一遍!
唐廷以长安为大本营,其实有着很好的地缘优势。武宗、宣宗时,一直困扰着大唐的吐蕃、回鹘崩溃了,河西走廊上有沙州的归义军坐镇,唐廷此时基本没有什么边患的困扰。大唐朝廷的威望、关中四塞的边防,都是祖宗馈赠给李晔的优势。而从长安如何打遍天下无敌手,翻一翻历史书也能琢磨出一套“操作指南”了。如今的唐廷大可以像秦朝、西汉还有北周那样,第一步,先征服关中各镇,彻底控制潼关以西的节镇;第二步,南占四川,获得巴蜀之地的稳定财税;第三步,挥兵向东,攻打河南、河东,进图整个中原。
然而可惜的是,执政了两年,张濬一直没能给出一个像诸葛亮“隆中对”那样的系统战略规划。在此期间,唐廷出兵讨伐了四川的陈敬瑄,结果陈敬瑄虽然被赶出了四川,参与讨伐的本地军阀王建却又趁机扩充实力,占据了刚刚打下的四川,在成都开枝散叶,成了事实上的蜀中之王。
张濬似乎只是在等一个时机,可以介入藩镇局势,一炮打响大唐的声威。
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唐廷一直等待的机会似乎来了:李克用和朱全忠,关东最强的两大军阀的矛盾激化,终于闹到了要相互打起来的地步。
自从八年前同州一遇,李克用与朱全忠两人就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成了一对宿敌。在讨伐黄巢期间,李克用曾带兵在朱全忠的汴梁驻扎,朱全忠热情邀请李克用进城休息。那时的朱全忠就已经对李克用起了杀心,准备趁李克用熟睡之际将其暗杀。幸亏李克用提前得到消息,连夜翻城墙跑回了城外的沙陀军大营。至此两人彻底交恶。这几年,李克用作为藩镇之间的“国际警察”,到处痛扁不服从他的小弟,引发了一众藩镇的公愤。云州防御使(也就是山西大同的司令官)赫连铎、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一起上表唐廷,请求讨伐李克用。
而一边的朱全忠也看热闹不嫌事大,坚决表示:如果朝廷出兵,那他也愿意率领本部兵马,再加上河朔三镇一起参战。
面对关东这么多藩镇一起请求,李晔不由得怦然心动。李克用这人虽然在一众军阀里算是对朝廷态度不错的,但脾气实在太大,一直恃强凌弱,仗着自己实力强,对朝廷指指点点,是该好好教训一下了。同时,要是真的能率领各路藩镇一起灭了李克用,那唐廷便可以再度一战立威,慑服天下群雄了。
虽然唐廷至今都没有确立完整的攻伐战略,但若要选一个对手,也确实可以对最肥的这个开刀,联合一干弱小军阀,把最强的打趴下,维持关东军阀中的平衡。
出兵的计划,李晔与张濬在心里拿定了主意。不过这毕竟不是小事,李晔召集四品以上官员一起开了个大会,商议是否出兵讨伐李克用。
出乎李晔和张濬意料的是,参会大臣们一大半都反对出兵的议题。理由也很简单:朝廷如今有多少实力,新募禁军有几斤几两,大臣们自然知道。李克用的沙陀兵是关东战场上最强的军队,朝廷出兵自然是凶多吉少。但是,张濬依然坚持出兵之议,说若是这次错失机会,后悔都来不及了。
宦官杨复恭则劝道:“先帝流离迁徙,虽然是藩镇骄横跋扈造成的,但也要归咎于朝中大臣举止不当、措施不力。现在朝廷刚刚安定下来,实在不宜再兴起新的战端了。”
这句话,别人说到还好,杨复恭说出来,李晔是一万个听不进去。这老宦官说朝中大臣举止不当,这话他就不爱听了。大臣举止不当,难道宦官集团的举止便妥当了?还没等杨复恭说完,李晔便冷冷地问道:“李克用有打败黄巢、收复京城的大功,现在趁着他处于困境而去攻打,天下会怎样议论朕?”一句话问出,仿佛丝毫不理会杨复恭方才说了什么。
支持出兵的宰相孔纬借机答应道:“陛下所说的,是一时之体;而张濬说的,是万世之利!臣之前计算过,如今朝中的财政积蓄可以供大军出征两年,还请陛下当机立断!”
张濬和孔纬一唱一和,其余朝臣们只能沉默以对。李晔思索了一阵后说道:“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二人去办,不要给朕丢脸!”
大顺元年(公元890年)五月,唐廷下令削去李克用的官职、爵位及皇室属籍身份,任命张濬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置宣慰使,由朱全忠、李匡威、赫连铎以及镇国节度使韩建(即同华节度使,占据同州、华州),分别从东南西北四边向李克用发起攻击。而张濬自己率领五万神策军,从长安出发,向河东进军。
开拔之日,李晔亲自在城东的安喜门上为大军饯行。张濬此时完全不似往日的儒臣打扮,一身亮堂堂的明光铠甲,显得威武又气派。
君臣二人摈退左右,李晔为张濬斟酒,祝他凯旋。
有天子如此礼遇,张濬感动无比。他眼含热泪说道:“陛下处处为贼臣所掣肘,主忧臣辱,臣自当誓死报答陛下,先消灭外忧,然后再为陛下铲除内患!”
那一日在安喜门上,他们俩都喝高了,彼此说了一些肝胆相照的话。然后张濬再拜下楼,开拔出兵。这也许是李晔一生中最为荡气回肠的日子,而此后的日子里,他所有的梦想与骄傲,都将一点一点被打碎。
张濬率军行出数里,在长安城东的长乐坂上,遇见了早已等待在此的杨复恭。
“张相公,方才是圣人饯行,如今也让我为相公践行吧!”杨复恭笑着说道。斟了一杯酒,捧在手中。
当年杨复恭对张濬有恩,可张濬见杨复恭被田令孜排挤,毅然决然地与杨复恭划清了界线,这件事一直让两人耿耿于怀。隔墙有耳,方才张濬在安喜门楼上对天子说的话,已被杨复恭得悉。如今再为张濬饯行,已然是他能给出的最大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