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薛怀义、沈南璆的女皇,生理和心理上已然都步入了暮年。七十三岁的她早已没有了当年如狼似虎的欲望,一直以来都保持乌黑的长发也渐渐地有些白了。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薛怀义死后两年,张昌宗通过太平公主的引荐,逐渐得到武曌的宠幸。随后在张昌宗的推荐下,哥哥张易之也成了女皇的面首,兄弟两人一起深受宠幸。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代表着武曌对男人品味的水平巅峰。如果在这时有什么男偶像练习生选秀的话,那张氏兄弟无疑会是最完美的偶像组合。不像出身卑微的薛怀义,张氏兄弟生在关中望族,累世公卿,才培养出了这两位近乎完美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惊艳的容貌,高超的才华,智商情商爆表,能说会道,风趣幽默,而且各自有着独到的才艺,哥哥张易之擅长炼药,能为女皇补身体;弟弟张昌宗擅长唱曲吹箫,能逗女皇开心。
对于成功女性来说,这样的男宠,有一个都已经是如获至宝,更何况是两个。只可惜女皇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两个男生在侧,也许只能取悦一下女皇的欢心,在心理上为女皇提供满足。女皇已经没有那么多生理欲望,张氏兄弟同样也未必真的会对年龄差距如此大的女王产生什么生理欲望,三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近乎于柏拉图式的感情,倒也其乐融融。而女皇的回报也很丰厚,张易之封为司卫少卿,张昌宗封为云麾将军,并时常代表武曌出席重要会议。
然而武曌选择张氏兄弟,并不只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也不单纯地看脸——如果只是为了这些,那就把女皇想得太简单了。女皇走的每一步,都是出于现实的政治计算。
此时的朝中,成百上千双眼睛盯着日益衰老的武曌,计算着她的死期。只要女皇一走,就会有无数人立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抢夺空出来的权力。女皇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必须时不时地敲打敲打那些蠢蠢欲动的分子,同时保持神秘,不让外界刺探到她的实时情况。这个时候,她就需要朝中的代理人来代替她做事,还要贴心地当好一个恶人,并且代表她,成为李武宗室以及朝臣们沟通的桥梁。
过去她的人选是薛怀义,但薛怀义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既没有能力,又被士族文官们鄙视。而太平公主推荐的张氏兄弟则是绝佳的人选,无论是学识、门第、能力,都可以与朝臣们对等地交流。一时间,李氏一边的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武氏一边的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朝臣一边的宗楚客、宗晋卿,全都争相巴结张氏兄弟,希望从二张这里获得来自女皇的最新信息。
神都洛阳正上演着一出宫心计。各方势力悄然较量着,而旋涡中心的女皇,放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迷魂阵。
为了显示出自己依然春秋正茂,武曌专门设立了控鹤监,由张易之主导,名为女皇的贴身侍卫,实际上是搜罗才华出众、仪表端正的美少年,成为女皇常备的“后宫”。这当然是供朝堂内外脑补想象的一个幌子,实际上,控鹤监与当初高宗时代的北门学士一脉相承,是服务于女皇的秘书团队,帮助张氏兄弟处理帝国中枢的大小政务。
控鹤监中,有一位叫作宋之问的诗人,以为自己会成为像张氏兄弟这样的女皇面首,满心期待自己可以躺在女皇身边发家致富。可等了好久都等不到女皇翻他的牌子,实现他的终极目标。终于有一天,宋之问忍不住,直接向女皇毛遂自荐,请求女皇垂青,赐予他为女皇侍寝的机会,还为此写了一首极为露骨的情诗。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武曌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宋之问的请求。理由当然不能明说,而是委婉地告诉他:“宋大诗人,你口臭。”宋之问这才羞赧地放弃了侍寝的想法。
长安元年(公元700年),内史(即中书令)狄仁杰逝世。从第二次拜相以来,狄仁杰坐镇朝堂五年,被武曌尊称为“国老”,成了维系整个武周朝廷稳定的压舱石。有狄仁杰在的日子,武曌不用担心朝臣们兴风作浪,危及她的统治;朝臣们也不用担心女皇再度大开杀戒,以至于人人自危。可当狄仁杰一死,原本纷乱的朝局,一滩水更加浑浊了。
狄仁杰虽然事官于女皇,但他的内心一直都是唐臣,而狄仁杰也无愧于大唐。他明白,在黑暗的时代里,如果自己的力量无法独自对抗黑暗,那就要为将来的光明保留希望的火种。在他的推荐下,原本贬官外放的张柬之回到朝堂,被封为宰相。他还先后向女皇推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人。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