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谁与争锋

制作者在制作时,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执行严格的工艺规程。在古代,玉瓶类器物“掏挖”的手段是一门绝技,玉雕匠人需随着器物的形状,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器物壁身的厚度最薄的只有一、二毫米。

据说,玉雕师挖出多重的玉料,买家就要支付多重的黄金。由此可见这件种工艺的价值之高。

薄胎玉器的挖膛技术要求很高。它能直接反映玉雕师的技术水准,也直接决定玉雕作品的艺术水准。通常情况下,玉雕器皿件的器壁能做到厚薄均匀,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不一定能达到厚薄均匀的要求。

比如在制作薄胎壶时,壶体与壶嘴的连接处就比较难处理。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精心钻研,能做到把壶体与壶嘴的连接处,掏得薄,掏的均匀,好像粘贴在上面,从里面向外面开,能看到一圈连接线。

这样就克服了壶嘴根部厚,颜色重的毛病,是雕刻技术上的一大改进,增强了美感,提高了制作技艺;也体现了薄胎玉器器皿件精工细作、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罗非说完后看着眼前有点发证的卢明松,看样子这个小子的陆子冈雕刻的白玉花耳活环薄胎洗不敢出手了。

说句实话其实陆子冈的雕刻基本上不次于邱祖的手艺,不过可惜的是这这个陆子冈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一些小物件这个可是和他的身份有关了。

作为一般手艺人的他怎么也比不上道教的全真有实力,所以这个第一当仁不让的给了邱祖,不过就现在手里的东西来说,一个小小的白玉花耳活环薄胎洗当然不能比得过邱祖的白玉雙龍瓶。

这个时候不但卢明松有点发呆了,就连卢树声都有些发呆了,这次可是自己撞到了人家的枪口上,基本上都是薄胎玉器,当然剩下的就是要好好的比一下做工了。

白玉花耳活环薄胎洗,白玉,微透光,作品极薄,圆形,敞口, 里外均有疗纹饰,作品口沿饰花叶纹,腹部饰花叶图案,环口有四个花耳,其下挂有活环不,器底琢—三层蒜菊纹,平底,菊瓣端部王连成圈足。此作品受痕都斯封坦玉器影响,工艺、图案皆含痕都斯坦玉器风格,属清代宫廷仿痕都斯坦玉器作品。

这个无论如何是从做工还是手艺甚至连厚度都绝对不能结合白玉双龙瓶比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