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薄胎玉器吗?你的这个薄胎还能有老子的这个薄胎玉器好?要是真能有邱祖雕出来的玉器好的话,邱祖恐怕早就退休了,今天这是冤家路窄了。”
“诸位评委,我的玉器的是宋朝和田玉丘处机白玉雙龍瓶,这对儿双龙瓶是是明的玉器雕刻大师丘处机大师的最顶峰的制作——薄胎玉器”
邱处机,又名邱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世称"长春真人"。邱处机被称作玉雕鼻祖。
他是个道士,道号"长春"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也有其名。他是山东人,小时家贫,当了道士后到处云游,见多识广,学到了琢玉技艺。
他曾远到新疆和阗采玉,有传说他用小毛驴运白玉回北京。他专从遭灾受难的流浪儿中挑选聪明灵巧者,传授他们琢玉,从此京师开始有了玉器行。
长春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封为"白衣大士" ;琢玉的人称他为"邱祖" ,他死后被葬在北京白云观。因他对玉器行有贡献,每逢正月十五邱祖生日这一天,京师玉雕艺人们要到白云观去祭拜这位祖师爷。
琉璃厂沙土园还设有长春会馆,里面安放着邱祖的塑像,会馆成了纪念邱祖和玉器行聚会的场所。
他经手雕刻的薄胎玉器自然是无人可敌就算是明朝的陆子冈诺大的名气也不能和邱祖相比,这个就是手艺的差别,这对双龙瓶的薄胎最厚的地方也就是不到0.5毫米,可见邱祖的雕工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薄胎玉器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各业兴旺,特别是手工艺的发展,促进了玉器制作技能的提高。这突出表现在薄胎玉器的制作上。唐代的薄胎玉器主要为碗、杯、盅等器皿件。
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其纹饰多为莲花香草纹,工艺上以剔地阳工浅刻再加以浅刻阴线功勾勒为主要手法,器型丰满简洁,如玉莲瓣纹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宋代盛行仿古玉器,而薄胎玉器却少见记载。元代的薄胎玉器也很罕见,但传世的薄胎罐形龙纹香薰却是造型生动,胎体轻薄如纸。明代的薄胎器皿有元朝遗风,如明代的玉花形杯及陆子冈的青玉合衾杯等。
“薄遏片刻铢,轻于举鸿毛,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的,描绘的是薄胎玉器的精美和轻巧。乾隆皇帝对这种薄胎玉器十分喜爱。为了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新疆叶而羌地区特地招收了罗州玉工制作薄胎器皿。但是薄胎器皿很难做,要做成一件就得坏几件,所以每成功一件,乾隆就赋诗一首。自乾隆三十三年至六十年间,乾隆皇帝作了赞“痕玉”诗三十余首。在当时玉雕薄胎器皿作品逐渐多了起来,工艺技术吸收了西部番作“痕玉”(“痕都斯坦玉”)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薄胎工艺。如“薄胎鼻烟壶”、“薄胎龙纹玉雕瓶”、“白玉簋”都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玉雕薄胎作品。乾隆去世后,由于国力衰退,薄胎制作工艺也就渐渐地隐退了。
薄胎的雕刻比其他玉器的要求还要高,难度大,技术性极强。薄胎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