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回到了前世学校操场上开学典礼的状态。
要是他的呼噜声没响起,没准还真没人能发现。
一旁的几位文官们,今天算是开了大眼,此等胆魄,简直惊为天人!
幸亏站在前面的高杉身宽体胖,阻挡了一些前方女帝的视线。
也许是高杉不停的轻咳声,也许是斜对面镇国公逼人的杀气......
在打盹了将近半个时辰后,苏浮终于是清醒过来,还伸了个舒服的懒腰。
眼尖的女帝,邪魅一笑,威严道:“朕很欣慰,苏员外郎第一次早朝,就如此踊跃觐言,替朕分忧,实乃大夏未来之栋梁。”
一时之间,殿内众人的目光,皆是集中到了苏浮身上。
有戏谑的,有嘲笑的,有急切的...最让苏浮心中拔凉的是他老爹怒目金刚般的瞳铃。
苏浮撑着伸懒腰的手,僵在了当场,一脸懵。
他甚至都不知道眼下是何情况。
幸亏,在他蹒跚着出列之际,高杉及时的掩嘴低声提醒道:“夏汛,治理,防洪。”
苏浮转首,对高杉抛了一个感激的挑眉示意。
脑中已然在搜索整理着关于防洪防汛的法子。
好在,昨夜在御书房里瞥见过防汛奏折,他在回府的马车上甚至还深度思索过。
掌握第一手信息,才是挣钱和生存的王道。
而御书房,正是整个夏国最重要的信息汇集地。
状元郎赵括,没有意外的进入了翰林,满朝文武中,估计就他最恨苏浮了。
背债近万两白银当官,妥妥的大夏有史以来第一人,已然成了整个朝堂的笑柄。
不过,这个新科状元的头衔,还真不是虚的。
刚才,就是他进谏了一策夏汛防洪的国策,颇得百官的赞赏。
即使是女帝,对他提出的‘上蓄下排’策略也是颇为赞赏。
上蓄,在汉江的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
这般,便可以在遭遇洪水时,拦蓄近一半的洪水,减轻中下游低洼地区的防洪压力。
而下排也很关键。
尤其是扬州、泰州、常州等州府,本就地势低洼,更是在汉江的下游。
为了保持这些河段的排洪断面,必须尽快安排匠人和农工进行清淤清障。
两策结合,堪称完美。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修建水库堤坝耗时耗力,很难在夏汛来临前修建完成。
赵括一脸傲然的望着徒步上前作揖执礼的苏浮。
诚然,他对那些匠人的技艺而言,远远不如苏浮。
但他可是大夏读书人,新科状元郎,若论国策、治理,十个苏浮都不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