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驳法家,律法看人下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提出律法至高无上,王在法下;
批驳儒家主张的“仁心”是不分对象,“仁心”分阶层丶分穷富,不能做到一视同仁。
想来几位大人最近都有心得,想要借此机会磨砺切磋彼此学问,没有什么大事!
秦剑对这种增进磨砺学问的方法是首次听见,也觉新鲜,便认真倾听!
方雄大人首先说什么内王外圣和内圣外王之类的说法。
立即被贾宜生批驳说什么以法治国,权势术、律法至高无上的理论。
南山子又插话进来,大谈工业强国,工业富民之类的说法,他们说的兴起,唇枪舌剑好不热闹,可是却苦了在坐的其他人。
他们插不入三人的话题,又听不懂,只能他们之间聊起了以后如何进军、如何攻占城池、如何增加人口,他们之间的考较相对单一明确。
顺风将建议骑军向南一模扫,遇到城池便绕开,横扫眼前的一切胡虏,先把地盘占的大大的。
用解救的汉人做后备兵员,用俘虏率先攻城,用敌占区的人力物力支撑大军横扫,如此反复横扫,将羌人秦国的控制地不断挤压,吸羌人秦国的血滋养大秦;
秋月则不同意,提出打下一地控制一地,步步为营,稳健推进,时间虽慢一些,可控制的地方会牢固。
打下一个地方经营一个地方,繁荣一个地方,这样才能让大秦壮大起来,让天下庶民安居乐业,早脱苦海。
徐介却说,顺风将军的方案比较冒险,但见效快,对大秦帝国的声威有助益;
秋月将军的方案太保守,没有考虑这里面汉人的反应。
现在大秦实控区最大的问题是人丁不足,若是步步为营,那人丁问题如何解决,时间拖的久了,就怕胡虏之间相互勾联。
毕竟胡虏之间好像有人专门负责勾连,若是大秦不能迅速壮大,有庞大的领士,有广阔的战略纵深,那如何抵抗联合起来的胡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