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介说他的方案便是组织精锐人马携带连弩对胡虏首领进行刺杀,这样必能引起胡虏大乱。
而且如果狙杀胡虏头领相对较容易,他们的首领最喜四处游猎,这便给我们创造了机会。
他们几人就出兵方案各抒己见,方案各有优缺点,一时相持不下。
最后引起了三位大人的注意,方雄是个开朗的性格,他们三人争论已是老話题,谁也不能说服谁。
而大王又将他们们理论揉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现在如果再加上商家代表贾宜庆,和未来的兵家代表那工、农、兵、商,国之四体基本就算集齐了。
只是儒家能不能代表农现在还不好说,方雄想先确定谁最有可能代表兵家,确定了兵家,他才能想办法代表农家。
目前,他已经发现最有可能成为农家苗子的读书人,只差亲自拜会,见一见他。
今天在宴席上他虽与墨家、法家代表争论,但他也随时留意目前军方几人的言论。
顺风将军虽是秦人,但他的思考方式偏向胡虏,崇尚力量,对于治理国家一窍不通,所以他的行军方案偏向进攻,但没有后续。
他的这种方案如果是在草原或域外行军,大王或许会采纳,正像大王说的,在敌战区采取以战养战的方法最合算,如果换成中土,大王肯定不会同意作战方案。
因为大王早已将中土视为大秦帝国的领土,任何毁坏都会激起大王的怒火,看一看望北城和定北城便知大王的心思。
大王向来对汉人网开一面,但是攻打望北城时,曾下诛杀令,只要是在城内纵火者立斩,这道命令让墨家剑士斩杀了数百人。
这可是很罕见的,定北城也是如此,可以说大王拿下的城池除了人什么都不用换。
所以顺风将军以后最大的可能是去西边攻打匈人,或是去中京杀羯族人。
秋月将军是大王指定的王庭城卫将军,这决定了她无论如何优秀都不可能领军出征,她也代表不了兵家。
那目前的将军只剩徐介将军,只说徐介将军的方案,他是跟随大王的老人了,知道一些隐秘。
比如他知道大王的行事风格,也深受大王的影响,他一路亲眼见到大王擒杀主帅,斩杀将领,让胡虏失去指挥,失去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