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爱卿,你呈上的那份武举章程计划,朕自然是满意的,至于能不能推行,就得看你自己了。”
容铮自信回道:“微臣有把握。”
皇帝写完诏书,放下手中的笔,对容铮笑道:“希望你别让朕失望。”
两天后,朝堂之上,端坐龙椅的皇帝,公布武举之事。
朝中官员,无论文臣武将,皆对此事早有耳闻,毕竟容铮做这个事需要经过很多官员之手。
官阶高的武官大多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享世袭,此举明显触动到他们的利益。
李将军率先站出来反对,声音洪亮:“圣上,此举实有违我朝传统,武将世袭乃祖宗之法,贸然更改,恐动摇国本,实为不妥。”
容铮神色自若地回道:“武举的推行跟武将世袭制并没有冲突,武将后代依然可以承袭武职。”
刘都尉轻蔑一笑,针锋相对地反驳:“好一个依然可以承袭?你都将武将世袭的好位置腾出来给通过武举选拔的人,怎么能说没有动?”
“哼,军营之中本就应以实力论英雄,若想获得好位置,为何不凭真本事去参加武举?”萧南凯力挺哥婿。
孙将军站出来指责:“武安侯爷,你分明是偏袒自家哥婿,说话岂能如此不公?”
礼部侍郎温大人语气平和,却句句在理:“诸位稍安勿躁,依我看,武安侯爷并未偏私。他自家虽享有世袭之荣,却并未让义子直接承袭高位,而是让他从低做起。据闻武安侯的义子年纪轻轻已经驻守西南域,前阵子还被提拔为百人将。”
这位温大人正是温琰的四叔,容铮早已通过温琰的关系,得到了他的支持。
李将军再次出言反对道:“武举改革虽意在选拔人才,但恐伤及我朝武将根基,动摇军心。臣坚持,此乃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