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希望百姓学到一定的知识,比如算学,然后参与到国家的建设来,但又会恐惧百姓学到太多知识,养成过于独立的人格,这会威胁到皇权。
“思想导向”在这朝代的皇帝看来,十分重要,要不然百姓觉醒,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不让皇帝吐血?
如何平衡好“开民智”与“控思想”的关系,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容铮深知此中微妙,他的脑海中如同织网一般,层层剖析皇帝的意图与顾虑,快速构建着自己的答题框架。
圣上将会是最后的阅卷者,要想在这场殿试中脱颖而出,答题必然要答到圣上的心坎上去。
......
两炷香的时间后,容铮蘸墨提笔,落到素纸上,一页草稿一气呵成。
完成草稿后,他拿起来看了几遍,反复斟酌,确认是否有要修改的辞藻以及需要补充的观点。
皇帝与周大学士进入了保和殿,皇帝先是随意走动,目光不时扫过每一份答题卷,然后就走到了大殿旁侧。
周大学士轻声说道:“圣上,那便是容铮。”
他指向容铮所坐的位置,他对容铮的印象非常好,觉得这个年轻人性格沉稳,气度不凡,做事严谨又稳妥,是个可造之材。
皇帝祁奕煊抬眸看去,目光落在容铮身上,像是笑了一下:“倒是个形貌颇佳的少年郎。”
语毕,他饶有兴致地踱步来到容铮身旁,看着他写的字,心中暗赞:难怪能连中五元,就这一手颇具大家风范的字体,可见此人勤勉刻苦、心性良好。
他稍微看了下答题卷,嗯,论述条理清晰,起承转合之间,逻辑严密,见解倒是独到。
容铮眼角余光早已看到一身明黄,便知这是皇帝,也就皇帝能穿这颜色,想认不出都难。
不过,他没有抬头看皇帝,只认真而专注地誊抄。
殿试只考一天,日暮就要交卷。
别看答题写两千多字而已,实质要写出逻辑严密的论述,是很费时间的,需要反复斟酌,缓缓落笔。
......
考试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日暮将至。
容铮誊写完后,细致地检查了两遍,然后郑重地交了答卷,离开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