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殿试

保和殿内,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等到全部都进入殿内后,众人恭敬地跪下行礼。

内侍官手持圣旨,庄重地开始宣读着皇帝的旨意。

随后,贡士们按照既定的位置依次坐到大殿两侧。

容铮抬头,环顾了一圈,没有看到皇帝。

皇帝是否亲临殿试考场,是一个未知数,有兴致就来,没有可能就不来了,当然也可能在一旁观察。

贡士们起初一个个坐姿笔直,想给皇帝留个好印象,然而,眼看快要开考了,也没见着皇帝的身影,面上不禁有点失望。

毕竟,这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面圣机会了,所以大家自然是盼着能通过殿试见一见圣上的。

无奈,皇帝似乎不到场!

内侍官的声音再次在保和殿内响起:“开考后,圣上随时会亲临殿试考场,还请诸位贡士端正坐姿,莫要殿前失仪。”

接着,考题、答题纸、素纸逐一分发到应试者手上,这次就不用抄题了,朝廷已经提前准备好。

考题仅有一题,乃时务策,要求考生就国家大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两千字以上,皇帝通过此辨其谋略,以选拔人才。

类似于现代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吧。

容铮通读了一遍题目,吧啦吧啦写了一大堆,总结出来就是问: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这题需要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的情况来确定轻重缓急,到底哪一个才是第一要义呢?

严格来讲,到底哪一个才是皇帝认为的第一要义呢?

容铮并未急于动笔,而是低头认真思考。

皇帝在去年乡试增加了算学考核,又在会试持续加码,而且他甚至让国子监的人耗费大量时间专门去整理算经典籍和进行修书,要将算学推广到民间,让老百姓能了解算学、学习算学、应用算学。

这些举措,都表示皇帝有开民智的想法,至于想达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如何养成完备之国民,还需要再进一步思考。

若是在现代,可能正确的答案便是:培养百姓的素养,包括一定的知识和独立的人格。

但现在这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