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容铮正在典籍厅为新编的算经教材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
这三个多月,自从接手主持修书工作后,他忙得不可开交,早上到书院上完课,下午就要来典籍厅给大家讲解数学公式抽象化概念,然后一群人再投入到编纂教材工作中去。
刚开始,郭祭酒给了容铮三个人,那三名官员十分不服,凭什么一个连官身都没有的人,却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
哪怕他编的二十多页有多好,也不至于好到能成为主持这项工作的人,多少比他资历高的人在这等着,怎么就轮到这毛头小子了?
“哼,我们不配合他,看他能怎么着。”有人撇撇嘴,一脸不屑。
“没了我们,瞧他怎么交差。”另外一人也幸灾乐祸。
“就是,看他那勾人的小模样,你们说他会不会是周大学士的相好?”另外两人闻言,一致转头,震惊地看向第三人......
第三人尴尬低头:糟糕,他们有发现我的断袖之癖吗??
然而,渐渐地,他们发现容铮这人非常谦逊有礼,哪怕有周大学士给他撑腰,他从不趾高气扬。
他分配下来的任务,哪怕他们拖延与推诿,容铮也不告状,自己拿过来做了,在周大学士面前闭口不提他们不配合的事。
再者,随着容铮的讲解,他们发现他能将复杂的计算转换成简约的步骤,有时听他讲一个时辰,比自己钻研算经自学数日效果好多了。
有些年老的官员到时间了,也凑过来要听容铮讲解算学的新思路,心中不由感慨,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就这样,在强者面前,他们终于心悦诚服。
不得不相信,在天赋面前,有时候努力一文不值。
关键,天分比你高的人,还特么比你努力多了,若是继续自以为是地抗拒,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强,那真是愚蠢到无可救药了。
他们开始配合容铮的安排,各自领了任务,本分地去做,遇到问题,也慢慢放下面子跟容铮请教与探讨起来。
郭祭酒见容铮搞掂那群人了,锐利的目光中露出些许赞赏,大手一挥,又给容铮多拨了两个人。
参与的人多了,办事效率高了不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初版的《日常算经启蒙》教材编纂工作。
容铮整理好教材后,正欲交给上司项大人时,抬眼便看见周大学士来了典籍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