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桂榜

秋闱结束后,青州城贡院内,正在密锣紧鼓改卷。

考生众多,试卷堆积如山,改卷工作量非常庞大。

就在秋闱期间,贡院里的外帘官已经陆续将收上来的考生试卷卷面折叠、弥封糊名。

试卷弥封之后,接着交给专门的誊录人员,将考生的“墨卷”用朱笔照抄一遍,成为“朱卷”,这都是为了防止阅卷官识别某些考生的字体,为一己私利而故意提拔他们,从而导致评卷的不公。

每完成一份朱卷的誊录,都会有一位严谨的官员进行“对读”,他们逐字逐句核对,确保朱卷与墨卷内容完全一致,无丝毫差错。

整个过程,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在试卷的规定位置盖上具有自己衔名的戳记,以示负责。

若被朝廷查出舞弊事件,相关链条上的所有失职人员均要被追责,严重者,直接拖出去斩首,当今圣上对徇私舞弊之事绝不姑息。

随着改卷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墨卷被妥善安置在外帘区,朱卷则送到内帘区去。

内帘官们开始评阅试卷,对于好的卷子加圈加批标记上,推荐给主考官。

足足上万份试卷,内帘官们改得面容憔悴,黑眼圈明显,全靠茶水吊着一口气。

终于,经过半个月的奋战,阅卷走到了尾声,内帘官们争先恐后,纷纷走出至公堂,感受久违的阳光。

“哎呀,我的脖子,真的要断了。”一位内帘官抬手用力地捶打着僵硬的脖子,哀嚎起来。

“像被关进牢里一样,可算重见天日了。”另一位内帘官抬头,眯眼看着高挂空中的大太阳,心生感慨。

“是呀,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都快散架了,我得赶紧回去洗澡躺一躺。”又一位内帘官附和道。

九月初八,乡试放榜,此榜被称为乙榜。

又因正值桂花飘香之际,故而也称桂榜。

乡试难度非常之高,每个省也就录取两三百人而已,具体名额各省会有所差异,大致按各省文风之优劣、人口之多寡、丁赋轻重而定。

一般大省百数十名、次省百余名,再次七、八十名;小省四、五十名。

像容铮所在的省,算个大省,有两百左右的人中举,录取率在2%左右。

全国大约录取两千人,到时候,这两千人将齐聚京城,一决高下。

这会容铮全家出动,都去府衙门前看榜。

昨天,令仪这娃儿,从大人口中知道,明天要放榜。

他不知道“放榜”是个什么东西,但他发现爹爹与小爹,都十分重视,好奇心被勾起。

“令仪,也要去。”小娃儿奶声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