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書香門第,對於子女後代的教育比較嚴格,就算求學時表現最差的陶玉成,好歹也是中戲畢業。在學校混了這麽多年,教學和學術水平也就那樣,但也沒耽誤他評職稱,現在已經是副教授了。大舅哥能評上這個職稱,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人緣好,愛請客吃飯。
要說中戲的老師們誰的業務水平高,大家多少得謙讓謙讓。可要說誰請客最大方,他戲文係陶玉成稱第二,沒人敢搶這個第一。
第二個原因,就是這些年林氏影業跟內地的製片廠合作了不少電影,靠著跟陶玉書的兄妹關係,陶玉成沒少在中戲乃至燕京電影圈露臉。
也就是他這人太沒事業心,要不然憑著陶玉書的這層關係,院長誇張了一點,但一個係主任肯定綽綽有餘。
不過對大舅哥的這個“副教授”,林朝陽內心頗有微詞,不為別的,他就是為國內的教育事業感到擔憂。
好歹像大舅哥這樣的鹹魚終究是不多的。
陶希武今年高二,不僅在學業上有乃父之風,連性格也頗為相似。
平時在家裏沒少受打擊,可壓根不在乎。
當然了,家裏人也就是嘴上說說,沒人真逼著他如何如何。
以陶家現在的條件,陶希武的學習成績好壞並不重要,大家隻是希望他能夠上進一點。
“誒,朝陽,最近的新聞你們看了沒?”陶玉成問。
“什麽新聞?”
“還能有什麽新聞?老人家南下啊!”
陶玉成說起這個話題,眼中放著光,看起來有些興奮。
最近這些天,老人家一路南下。
武昌、深圳、珠海、滬上,走一路、看一路、談一路,透露出來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矚目。
“看來這次ZY真是下決心了,把重點徹底放在經濟建設上,我們身邊有不少人現在都準備要下海。”老人家南下對於改革開放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改革開放後,國內有三次下海熱潮,分別在84年、87年、92年,這三個時間點都與政策風向的變化息息相關。
92年這一茬下海潮,還誕生了後世赫赫有名的“92派”。
據後世的調查數據,1992年前後僅LN省一省之內就有3.5萬名官員辭職下海,當年度全國至少有10萬幹部下海經商。
“你也要下海?”聽著大哥的口風,陶玉書問。
“怎麽了?我不能下海?”
陶玉成看著妹妹的表情,感覺自己被人小瞧了。
“不是你不能下海。而是家裏已經有嫂子下海了,沒必要倆人都下海。
大嫂在外經商,你在單位工作,這樣更保險一點。”
晚輩在眼前,大哥又是奔50的人了,因而陶玉書的話很有技巧。
陶玉成神色和緩了些,然後說道:“我這回找的生意肯定沒問題。”
他信心滿滿,言之鑿鑿,令陶玉書不禁好奇,“什麽生意?”
“中關村,賣BP機!”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中關村第一人陳春先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員紛紛下海創辦科技企業以來,中關村逐漸興旺起來,形成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誕生了上千家高科技企業。
不過這其中多數公司都是皮包公司,幹的都是倒買倒賣的生意。
“BP機?你懂嗎?”
做生意做生不如做熟,陶玉書聽了大哥的想法,第一反應是反對。
“我懂不懂不重要,我能進到貨,也有人來買貨,這不就成了嘛。
一台BP機進價2500,我賣3000,轉手就賺500元!
漢顯的,今年剛研究出來,根本不愁賣……”
半年前,山東浪潮公司和摩托羅拉聯合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漢字顯示尋呼機,並且編製了“中國統一號碼”一“傳呼通信用漢字信息表示及其編碼字符集”。
摩托羅拉、鬆下等企業均采用該標準生產漢顯傳呼機,陸續推向了市場,廣受歡迎。
燕京從85年開通了126尋呼台,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有超過3萬名BP機用戶,並且每年還在以成倍的數字在增長。
陶玉成說起自己的生意經洋洋得意,燕京現在每年能賣出上萬部BP機,他心中認定這門生意大有可為。如今的國內還是典型的賣方市場,他這麽想確實沒毛病。
那些下海經商的人,有些人想法比陶玉成還簡單,不耽誤賺大錢。
隻不過很多人憑著運氣和時代賺的錢,早晚會虧回去。
“大哥,BP機算是個人通訊時代的過渡產品,你賣賣大哥大其實也不錯。”林朝陽提醒道。“大哥大太貴了,哪有BP機用的人多啊!而且賣那玩意還得在電信有關係。”陶玉成說。林朝陽見他表情興衝衝的,大嫂趙麗似乎也認可他的想法,便沒有再說什麽。
反正都是賣通訊設備,以後BP機生意不好了,賣手機也不遲。
大舅哥就是條鹹魚,開店還不見得能熬到BP機生意下滑的那一天呢。
晚飯過後,陶父問林朝陽,“朝陽,最近學校的人聯係你沒有?”
“聯係我?沒有啊,有什麽事?”
陶父遲疑了一下,“也沒什麽。”
見陶父打了個啞謎,沒有說的意思,林朝陽也沒追問,心想學校那邊真要是有事,也不需要嶽父傳話,又不是聯係不到他。
大年初一這天,陶玉書接到了伍美珍從香江打來的電話。
一是為拜年,二是向陶玉書通報一個好消息。
2月1日,也就是臘月二十八那天晚上,星空衛視的《亞洲偶像》決賽播出,節目播出以來人氣最高的選手鄭伊健不出意外的獲得了冠軍。
當天晚上,《亞洲偶像》以52點的超高收視率雄踞收視冠軍寶座,創下了香江電視史上史無前例的記錄。
最近四五年來,因為市民階層娛樂方式的不斷更新換代,電視開機率和收視率持續下降。
八十年代初無線電視台的大熱電視劇收視率動輒破60點,到了這幾年,收視率破50點的電視劇都已經很少出現了,更別提是破50點的綜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