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大业初年,孔颖达明经及第,授任河内郡博士。
杨广召集天下儒士在洛阳辩论经义,经由众人评定,“以颖达为最”。
这个时候的孔颖达尚且年少,一些不知廉耻的“先辈宿儒”输给一个年轻人,深以为耻,竟然暗中派遣刺客刺杀孔颖达,孔颖达血气方刚,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竟然拔剑连杀数人,震动京师,引得当时的权臣杨玄感大为惊叹,将其礼请回府。
所以李承乾对于这个时代的儒生抱有相当的好感,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全是文士,但他们当年都能拔剑杀人,大唐的文臣遇到番邦挑衅,第一反应便是起兵讨伐,可不是后世某个王朝的文人那般孱弱。
李承乾恭恭敬敬的搀扶孔颖达登上轺车,这一幕落在许多人的眼里,纷纷称赞。
孔颖达转头看向身后的高士廉,来到近前低声说道:“舅父觉得如何?”
高士廉岂能不知这个外甥的心思,毕竟是他亲自养大成人,只是淡淡的瞥他一眼,“既然决定了,那便莫要犹豫”。
长孙无忌含笑点头,“舅父说的是”。
登上轺车后,李承乾亲自斟上一杯冰镇蔗汁,双手奉上,“孔师请”。
孔颖达笑眯眯的看着,也不再推辞,接过来一饮而尽,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爽快”。
李承乾见状笑道:“孔师还是这般豁达爽利”。
孔颖达伸出杯子,李承乾懂事的再给他满上,乜他一眼,“殿下往日不常说我是一个老酸儒吗?”
李承乾大汗,讪讪笑道:“那是以前年幼无知,还不懂事,孔师莫要放在心上”。
孔颖达摇头一笑,“那才是孩童的天真率性,你现在确实长大了,但总归是失了纯真”。
“顾虑多了,心思多了,一言一行便开始有的放矢,每个举动都在计较得与失,有好,也有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