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王李道玄最是崇拜李世民,言行做派也常常效仿李世民,年仅十七岁便跟随李世民征战,先后从征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官拜洛州总管。
武德三年四月,李道玄跟随李世民追击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宋金刚退守介州,面对唐军压境,宋金刚没有选择固守,而是以攻代守,亲自率兵两万出西门,与唐军大战。
这个时候的李道玄年仅十七岁,见战事胶着,当即身先士卒,率领亲兵从东门攻城,竟然率先登城,杀散城头敌军,直接打破介州,立下赫赫有名的先登之功,李世民大为惊奇,直呼:“类我”。
自商鞅变法以来,军功便是士卒晋升和奖励的重要依据,其中“四大军功”尤为显著,分别是先登、破阵、斩将、夺旗。
其中先登便是指在攻城战中,第一个爬上敌方城墙,这是底层士兵晋升最快的方法,历史上许多名将都是从先登勇士开始他们的军事生涯。
先登的难度在于士卒需要冒着箭矢一步步靠近城墙,爬上云梯,同时躲避各种攻击,如箭矢、滚石、金汁和热油等,成功完成先登的士卒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励,甚至封侯拜将。
由此可见,淮阳王李道玄这个先登之功的含金量有多么高,堪称李唐皇室立下先登功劳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武德五年,李道玄担任山东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刘黑闼。
李道玄查探形势后,决定带领轻骑兵率先冲杀敌阵,命副将史万宝率大军压阵,待敌阵乱后,便见机进攻。
然而等李道玄将敌军阵型杀乱之后,史万宝竟然按兵不动,对左右说道:“淮阳王不过乳臭未干的小儿,如今冒失出击,若随其一同进攻,必然一起失败导致全军覆没,不如先用淮阳王作饵,引诱敌人,若是淮阳王失败,敌人必定争相前进,而我坚守以待,定能击溃贼军”。
李道玄仅率轻骑兵,孤军深入敌阵苦战,唐军便在身后数里,却迟迟没有发动进攻,可怜李道玄少年英雄,在敌军阵中,死战不退,最终临阵捐躯,年仅十九岁。
李世民闻讯深为痛惜,痛哭流涕,对人说道:“道玄常从吾征伐,见吾深入贼阵,心慕效之,以至于此”。
李渊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曰:“壮”,李道玄无子,令其弟武都郡公李道明嗣封淮阳王。
而罪魁祸首史万宝,虽然考虑到多方面原因,李渊没有对他追责,但从此也是不再重用,数年后史万宝凄凉的卒于家中。
史万宝出身名门,祖父史归官拜北魏大将军、爵封灵武郡公;父亲史静,官拜北周泾州总管、爵封太平县公。
哥哥史万岁,官拜前隋大将军,爵封太平县公;弟弟史万寿,官拜隋朝左领军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