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装甲旅(济根)
第4机械化步兵旅(苏斯特)。
比利时第1师:
第1机械化步兵旅
第7机械化步兵旅
比军第16师编制:
第17装甲旅:第1坦克营、第2坦克营、第1步兵营、第2步兵营、第19自行火炮营、第2猎坦克营,及旅部连、装甲侦察连、装甲工兵连、修理连、卫生连等。
第4机械化步兵旅:第4坦克营、第1步兵营、第5步兵营、第2自行火炮营、第9猎坦克营,及旅部连、装甲工兵连、修理连、卫生连等。不得小看比利时陆军,有作用滴。。。。。。。。。。。。。。分析完北路和南路之后,再来看看后路。
法国2C:(巴登-巴登)
T1D:(特里尔)
T3D:(弗赖堡)
T5D:(兰道)
法国装甲师,每师约1万人,140辆坦克,战斗力与美军一个装甲旅相当。在2C的后面,法国境内的第二道防线:
1C:(梅斯)
T7D:(贝藏松)
T10D:(马恩河畔沙龙)
第14轻坦克师:(蒙彼利埃)
第15步兵师:(利摩日)
供给旅:(凡尔登)
后方:
3C:(黑尔)
T2D:(凡尔赛)
第8步兵师:(亚眠)
第12轻坦克师(索米尔)
供给旅:(博韦)
法国快速反应部队:
第4空中机动师(南锡)
第6轻坦克师(尼姆)
第91海军陆战师(圣•马罗)
第11空降师(图卢茨)
第27山地师(格勒诺布尔)再加一个供给旅。
即使有那么多的后招北约也是累的够呛:美国想破脑袋还是没办法在欧洲有效压制苏军百万钢铁洪流的。
因为苏联实在是太强大了,美国离得又太远,那些所谓的盟友们又经常勾心斗角,一旦打起来苏军可以一鼓作气打到法国,可能止步于英吉利海峡。。当年北约相对华约的空军优势只是相对的,真要打起来,还得扣除美国本土、亚洲等部署的部分,而华约全部集中在欧洲,如果北约不能坚持到美国大规模援助,空中优势是不存在的。
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鉴于整个70年代-80年代中期,华约的地面部队无论是坦克、火炮、步战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全面超越北约的,北约不动用核武器就想顶住华约装甲部队的突击很难.
苏军每个步兵团都有一个坦克营,师属侦察营还会配备6辆坦克,最精锐的步兵师还多出一个师属坦克营,苏军总共就100多个师,居然能配备6万辆坦克(当然了,不少储存的,实际服役的只有3万,否则T64/72/80所占比例也不会那么大),每个师的坦克数量恐怖到可想而知。
除了常规武装力量,苏联的核武器也很另类和恐怖,在东德苏联人搞了一些秘密的核航弹仓库(东德人经常都不知情),一旦开战就需要用米格-21载着核弹去炸西德甚至意大利的目标,多架次同时攻击,而且经常是目标距离大于米格-21的作战半径,如果跳伞了,也基本没有活路。
当官的只要算算,派3架还是4架去同一个地方扔核武,成功扔出去的概率是,比如说80%就可以了,然后他们几个人回不回来根本就是看运气,油给多少,根本不是事儿,不过对于单独的飞行员来说这个比较可怕,他们互相并不知道任务重叠,就有几种情况:
1.没有投弹被击落,等一会儿被友机的核武炸死
2.投弹被击落,被自己投的核武炸死
3.投弹返航,离开任务区之前被自己投的核武炸死
4.不论早晚,在任务区被友机投的核武炸死
5.其他各种死法
至于美国陆军,前线的部队能顶半个小时就已经很神奇了,恐怕开打的时候他们根本啥通知都收不到,也不会有任何命令,唯一的目标就是拖延。
罗兰丝前世母国的开国皇帝老K,(思考了一个小时还是不敢用老….这个称号)在很早的时候就能看出美苏到底谁是赢家了,
真打起来,美军计划能执行到什么层面?荷兰、比利时他们保证跑得贼快,英国人立马拿出B计划-敦刻尔克2.0版。
法国人的特使出现在莫斯科。西德无法想象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了几百个大蘑菇。
至于美国人,战术核反击是他们唯一的计划,反正不是扔在自己的土地上。至于全面核战,那终究是个胆小鬼的游戏。总的来看,美国制定的防御计划就是一个大流氓领导的一群乌合之众。
苏联,其实根本不想冷战,就别提打第一枪了。他的人力资源悲剧决定的。
冷战,回头看,其实就是一场戏而已。结局,也是戏剧。
老毛在赫秃时代就看清楚了,他对苏东集团是失望加嘲笑。不谈这个世界插满红旗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就冷战本身而言,早打、大打、打核战是东方阵营唯一可行的大战略。苏联人的冷战战略有么?这里又扯远了,现在我们重新回到主角罗兰丝身上。。。未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