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她将一株稻穗托在掌心,小心翼翼观察,然后剥了粒黑色的稻米,细细品尝味道。

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在里头,这种稻米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第一次种出的水稻,产量不算特别多,稻谷干瘪细小,稻穗像是随风飘荡的狗尾巴草,稻秆茎叶甚至和那些杂草十分相似,成熟后,还容易自然脱粒。

云溪提前排空了水田里的水,抓紧时间收割。

这一次收割的稻谷,她依旧忍住没有食用,一半存储起来,留待明年栽种,然后争分夺秒,重新耕田、施肥、泡土,将另一半新收割的稻谷浸水催芽,再次育苗。

七月,已经是栽种晚稻的时节。按照从前,她家乡那里的水稻,一年两熟,六月下旬至七月,种植晚稻,十月下旬至十一月收割。

第二批水稻能栽种成功的话,她最早也要等到今年十一月才能吃上一碗米饭。

如果没能栽种成功,那剩下的稻谷更不能碰,需作为谷种,留待来年播种。

脱了壳的米不能够成为谷种,云溪忍了又忍,最后只剥了几粒稻谷,含在嘴里,尝了尝大米的味道,接着便将稻谷封存在陶罐中,塞到了角落里,以免自己忍不住拿去煮了吃。

再等等,再等等,她这般安抚自己,等到秋天,就可以尽兴地吃米饭了。

等待的这段时间,她在河流的鱼塘边上,又开垦了一片水田,还兴致勃勃,规划在山洞口里面,修建一个粮仓,专门用来囤放她的稻谷。

期间,她用骨耜在地上挖来挖去,挖到了一种味道刺鼻的根茎

类植物,吃起来口感像南姜,于是就命名为“南姜”。

山洞的人鱼对这种刺鼻的味道似乎避之不及,云溪将南姜带回山洞后,所有人鱼都跑出了山洞,连沧月都犹犹豫豫,不敢靠近她。

云溪正要把那串南姜挂在洞口,见它们这个反应,啧了一声,只能带到自己的菜地上,和那些葵菜种一块。

她搬了一个泥炉到菜地边,用陶鼎煮了一碗南姜鸡蛋汤,试图喂给沧月喝,让沧月接受这种味道,结果沧月闻到就跑,任凭她怎么呼唤也不靠近。

云溪只好自己喝了,从此以后,她吃这种食物时都得避着它们这些人鱼,吃完还得跳河里漱口洗澡,去除身上的姜味。

进入八月以后,沧月从森林里摘回来一株像是豆荚的植物。

云溪剥开,里头一颗颗绿色的小果子令她想起了毛豆。

她不太确定这个世界的毛豆能不能吃,抓了只老鼠做实验,见老鼠无恙后,试探性吃了一颗,甜甜的,口感不错。

她将这种豆荚命名为“甜豆”。

沧月一口气摘回了一大束,云溪将那些豆荚洗干净,放陶鼎里,加水没过,再加了些盐,煮了半小时左右,放凉后,剥开豆荚,里头的颗颗甜豆,吃起来和水煮毛豆的口感有些相似,软糯清香,只不过额外多出了一抹甜。

她和沧月坐在月光下,一边欣赏夜空中的星辰,一边剥毛豆,香味引来了其他人鱼的围观。沧月连夜和它们去森林里摘了一大把回来,云溪哭笑不得,烧了五六个小泥炉,煮了一锅又一锅。

最后就是,一群人鱼,几乎人手一碗水煮甜豆,围坐在一起,窸窸窣窣,用指甲轻轻划开豆荚,小心翼翼,取出里头的甜豆吃。

见它们这般喜欢,云溪便在山洞前撒了些种子下去,每日浇水,常常施肥,试图人工种植一些,省得它们每次都跑森林里去摘。

豆类植物人类吃了也有好处,云溪试图开发其他的吃法。

她有点想吃饼一类的食物。

她剥了许多豆荚,攒了一小盆甜豆,用水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豆子软化,一捏就碎,她放到自制的石磨盘上,用石棒碾来碾去,将那些泡化的甜豆碾成颗粒物后,装到碗中,加了点水,揉面团似的揉上小半天,然后放点碎肉和切碎的葵菜,摊成巴掌大的馕饼,放到陶板上烤。

烤熟后,沧月看着那个奇奇怪怪的食物,鼻翼耸动,嗅了嗅味道,不愿食用。

云溪用木头筷子夹起,放到嘴边尝了口,差点没吐出来。

有过挨饿的经历,她硬是把整张烤饼吃进了肚中,不舍得浪费半点食物。

吃完,她擦了擦嘴,面色如常,说:“还行,不是特别难吃。”

话虽这么说,自此以后,云溪再没折腾过这些甜豆,都是老老实实煮了吃。

面饼不太容易制作,她想,今年稻谷成熟时,或许可以尝试制作一下米饼。

往年的九、十月,云溪都会手脚不停,忙着采

摘野果,制作果干和熏肉,还会大量囤积柴火和动物皮毛,对即将到来的冬季胆战心惊,生怕又出现什么意外。

感受了大陆去年冬季的气候,今年,云溪不再大量囤积食物,而是满心满眼期待水田里的稻谷,早日成熟。

沧月反而自觉地背起草篓,早出晚归,采摘野果,摘回来后,还知道洗干净,放太阳底下脱水晒干。

云溪笑着夸赞:“哇,你现在变得好勤快呀。”

得到夸奖,那条人鱼咕噜了一声,得意地抬了抬下巴,又将自己的脸颊凑近。

云溪重重亲了她一口。

可勤快不到两天,见云溪松懈,她便也松懈了,每天外出狩猎时,顺便摘点野果回来,结束狩猎回到山洞后,她便不愿再次外出打猎或采集了,而是懒懒散散地陪云溪。

云溪在稻田里除草,她在湖里懒洋洋泡澡;云溪在菜地里种菜,旁边的淼淼还会去捉一捉老鼠,她就在旁边的地上打滚,磨尾巴上的鳞片,或者摘一片云溪栽种的菜叶子在嘴里慢慢地嚼。

她几乎从不离开云溪的视线范围,云溪一抬头,就能看见她的存在。

到了十月,天空中的鸟雀,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云溪白天会带上淼淼去水田里守着,让淼淼扑杀那些想要啄食稻谷的鸟雀,还会让沧月发出威胁的鸣叫声,驱散那些在水田上方盘旋的鸟群。

夜晚,她在湖边点燃了篝火,守到半夜。

过了几天,她直接在湖畔搭建了个临时营地,夜晚她和沧月就睡在营地中,陪伴水田中的稻谷入睡。

这般严防死守,到了十月下旬,云溪摸着水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总算松了一口气。

不比后世的优良基因,眼前的水稻一成熟就开始自动脱粒,云溪早早备好了镰刀,戴上草帽,在水田里弯着腰割了一下午,到了傍晚,几乎累得直不起腰来。

稻谷收割完毕,却还不能直接食用,还要经历晒谷、脱粒、脱壳等程序,才会成为香喷喷的大米。

云溪虽用过脱谷机,但不懂如何制作,便采用最原始的脱谷方式——抱起一大束晒干的稻谷,用力拍向一块木板,稻穗上的谷粒随之脱落,散落一地。

这种力气活,她会不客气地招呼沧月过来帮忙。

沧月偷尝了几粒稻谷,就着稻壳吃的,她觉得味道很一般,她不太理解云溪为何青睐这种食物,但只要云溪喜欢,她就什么都不说,埋头帮忙脱谷。

她抱着稻束,拍打得木头乓乓作响,云溪在一旁,用刮板将地上散落的稻谷刮到一起去,直到刮成了一座膝盖高的小山丘,云溪才停下手中的动作。

这座小山丘,就是她今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