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的最后一天,薛步婉还在看着历史书,无他,期末考试第一场就是历史,怎么说都得看一看让自己的分数好看一些。
虽说理科生似乎抛去政史地来排名,在全市范围内还是用的九科全科,别的学校都没有提前分科,就等着这一场全市联考想要自己的学生考得好看一些,唯独薛步婉的学校敢于在高一上学期的期中就分科。
主打就是一个勇字。
惹得薛步婉班上的那群理科生苦不堪言,看着这九科的往届试卷就烦,还要背这背那,顾上了语文和生物这头,顾不上政治和历史的那头,手忙脚乱恨不得直接掀桌走人。
进入考场的前一刻,谢不晚还在挣扎:"这个政史地考砸了真的不会被说吧不会被说吧!"
薛步婉无语凝噎,大家都没有看政史地,差的一样差,怎么可能还会给你计算分数,而且人家政史地的任课老师自己还有文科班要管呢,哪有那个闲工夫管你这个理科生。
“真不会,你都是理科生了,高考又不考政史地,谁管得上你一个理科生考得咋样?还不如关心你的物化生去。”她将历史复习资料放进书包里,表面沉着冷静地走入考场。
让谢不晚连连惊叹:到底还是历史爱好者,瞧这模样都不慌的。
其实他并不知道的是,薛步婉心里还在请求历史之神保佑她,从前一天晚上一直求到了现在。】
地府的抢答大会也布置好场地——古代书院的样子,每个人面前还有一个类似于按键的东西,以方便抢答,准备就绪,就等着薛步婉那边开考,同步进行答题。
一阵清亮的音乐声后,毫无感情的女声在地府响起:
"欢迎来到地府第一届‘一站到底’大会,本次题库为现代历史考试试卷,包括但不仅限于中国古代史,做好准备以后,请确定开始。"
负责人听这一长串就受不了,仿佛回到当年那个英语听力前那跳也跳过不了的“衬衫的价格是九磅十五便士,所以你选择b项”,直接“滥用职权”快进到念题目的部分。
【第一题,请听题:楚庄王时,不断向中原用兵,与晋国争夺霸主地位。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阅兵周疆,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楚庄王趁机向王孙满问九鼎之轻重。这反映了什么?
/>a.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b.血缘纽带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楚庄王:"……"
这题确定不是在扒他的过去吗?!他看着题,一狠心决定去答题。
“此题应当是选第三个。”他答道,尽力无视身边那群周朝的天子还有旁边的晋国国君那炽热的目光。
【正确,春秋之时,周天子的地位逐步下降,诸侯的地位逐步上升,春秋五霸问鼎中原,到战国之后,战国七雄为了发展自己的国土,发动战争,礼崩乐坏,最终在公元前256年周赦王病逝,周被秦所灭,长达515年的东周就此灭亡。】
东周原来存在的时间这么长的吗?比后面的朝代长命多了,不过这五百多年都是诸侯分裂割据的时代,前有春秋后有战国,却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说都在这个时候登场。
儒家法家墨家……到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负责人摩挲着自己的下巴,看着身边乌泱泱的人群,每一个人都代表着某一段时间的历史,现在他算是懂了那句“历史书上短短几句话,就是某个历史人物的一生”。
一句“长达515年的东周”,背后涉及到成百上千的历史有名人物,还没有算上平民百姓。想通这一点后,他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第二题,请听题: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求属于汉郡。材料体现了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立中朝
d.设置刺史】
还没有等题说完,刘彻拍了拍旁边的按钮,这题他熟:“推恩令的那个选项。”
负责人:"……"
他默默地提醒道:"请说出具体的选项。"
刘彻抬头一看:"哦,第二个,朕亲手执行的,怎可能不知。"
【此题正确,西汉初期诸侯王只能将封地和爵
位传给嫡长子,尽管在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个人都采取削藩相关的措施,但是等到汉武帝即位时依旧威胁到中央集权,因此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
深受到诸侯分裂割据之害的东周天子默默地拍拍掌,他们这算是给后人提供一些经验了,看上去后面的制度基本都是沿用前朝,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进。
都是跟各位帝王相关的,也没有什么难度啊,不知道后面有没有上升一点难度的题,给这群人整点具有现代特色的题。
现在刚刚开始,题简单也没有问题,希望不要难度直接飙升。
【第三题,请听题:柳宗元认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有,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分封制的进步作用
b.柳宗元极力反对郡县制的实施
c.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
d.柳宗元认为秦成功之处在于家天下的实行】
大家都将这道题交给这道题的本人——柳宗元,此人记忆力应当是极好的,况且还是他自己写的,所以他肯定是能够答出来。
柳宗元本人回忆半天,也没有回忆出这到底是自己写的哪篇文:“看着十分眼熟,是在下所写,但..…一时间竟是想不起来,时
间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了。"
他看了看,遵循自己的本心,选了一个答案——"应当是选第三个,大唐既已推行郡县制,那必不可能觉得分封制是正确的"。
【答案正确,此题创作背景为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彼时的唐朝藩镇割据,藩镇想要恢复分封制,反对郡县制,分封制论调起头,
这个时候,柳宗元写下这一篇《封建论》,以此来肯定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其实是历史上的必然。】
“咦,原来是在永州写下的,惭愧,就记得永州八记了。”柳宗元抱拳坐下,他看着这道题,感觉有些胃疼,想起来一些不太美好的回忆,完全不想想起当年贬谪的经历。
接下来这道题,好像有一点跟数学有有关系,又好像非常符合..
远处有两个人吵起
来了,一看,便是一个诸侯和后面的一个帝王,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离得太远,只能看得见人影,看不清楚这两个人到底是谁。
"分封制非是历史糟粕,它存在便有存在的价值,汝看后人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不也在封一些亲王吗?所以一棒子打死,其实是不可取的!"
"分封制能够被郡县制取代,只能说明它的确是有些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郡县制才是主体,封王只不过次要的,有些人甚至没有实权,因此这件事争论毫无意义!"
负责人:“精彩。”
诸侯:"那你说说,为什么这般反驳?"
帝王:“天子就应该有天子的样子,怎么因为这种事情,而将让皇权低微,诸侯群起?”
旁边默默中刀的一个周天子出来劝架,让这两个人歇一歇,不要在这个地方吵架,影响别的人做题了。"你一点都不像一个天子,你说什么?"
周天子:"……"
【第四题,请听题:"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这强调了?
a.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b.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
一大堆人同时按下按钮,不约而同地答道:“此题选第一个。”
负责人:好吧,没有一点难度在里面呢,真的是,即使用上函数变量,也没有一点难度。古代的平民百姓似乎都是农耕为主,想想也应当是农民为上,古代农业落后自然不可能,重农抑商……那更不可能。
【第五题,请听题:“二重证据法”是指文献和考古相结合的方法,是综合利用"纸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新材料”的历史研究方法。以下相关史料的比较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a.远古女娲造人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女娲像
b.《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与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r/>
d.《史记·殷本纪》与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卜辞】
众人:“啊?
赢政看着这道题,目光移到旁边的扶苏身上,扶苏摇摇头,有一些他也未曾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