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松雪坐下来,外婆也在书桌前坐下。
“我刚刚看到你跟安风一起回来的。”
外婆问,“你跟安风已经认识了?”
“嗯。”艾松雪点头。
外婆笑道∶“那孩子长得俊吧?”
艾松雪还是“嗯”一声,点头。
“是真俊,这镇上十个姑娘十个都喜欢他。”
“是吗?”
艾松雪没明白外婆特意把她叫过来跟她说这些是什么用意。
外婆继续说∶“安风他啊,不止是长得好看,还是个很好的孩子。”
说到这儿,外婆语锋一转,叹息起来,“也是很可怜的一个孩子。”
艾松雪神色一滞,抢在外婆再一次准备开口前,说∶“外婆,您不要往下说了。”
“怎么了?”
“我对他挺感兴趣的,我难得遇到一个感兴趣的人,不想太快对他丧失兴趣。”
听她这么说,外婆很是惊讶。
从小到大,她这个孙女不管是对人、对事还是对物,从来没有表现过任何的兴趣,你看见她在弹琴,以为她喜欢弹琴,过去问她,她只会冷淡地说∶“不喜欢,只是没事干。”
艾松雪天生淡漠,但致使她对人或事物很难提起兴趣的原因,还是心理障碍所致。
她小时候不爱哭也不爱笑,跟她妹妹艾青棠的性子完全是反着来的,一个安静得像个不会说话的洋娃娃,一个像大闹天宫的哪吒。
艾父艾母带两个孩子去看医生,医生说艾松雪有可能患有情感缺失症,于是在起初,艾父艾母是对艾松雪是更加关心的,但结果是妹妹艾青棠闹得不行,艾松雪无动于衷,像是对他们的态度完全不在意。
因为不愿意再没完没了的折腾,艾父艾母开始选择偏袒青棠。艾青棠虽然闹腾,但只要哄好了,特会撒娇卖萌,自然而然地,艾父艾母对艾青棠就越来越偏爱,并以艾松雪患有情感缺失症付出再多也是石沉大海的理由为自己的偏袒找借口。
直到后来,艾松雪大了些,变得更加冷漠,不爱在家里呆,这时所有人才恍然,一个孩子,即便患有精神上的疾病,又怎么可能不需要父母的关怀。
更莫说她并未患上情感缺失症。
在艾松雪到了能够确诊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的年纪后,医生说她只是性格使然不太会表达情感而已,她有同情心,更有同理心,会考虑他人的心情,并不符合情感缺失症的症状,反倒是由于艾父艾母的偏心,让艾松雪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她很难再产生‘喜欢’这一情绪,因为但凡她喜欢的,艾青棠都要去抢。
艾父艾母悔不当初,想要挽回,可为时已晚,艾松雪十分抵触与他们相处。
在这个家里,她唯一不抵触的只有外婆。
外婆很疼她,知道她不爱在家里呆,外婆就每个寒暑假都带她去旅游,而他们去了那么多很美的地方,遇到那么多的多人,艾松雪却从来没有在离开任何一个地方时表现出过留恋,也从未对旅途中遇见过的任何人产生过与众不同的情愫。
在学校,她亦是不交朋友不谈恋爱。
这样一个人,会对一个刚认识的男生感兴趣,看起来还不是一般的感兴趣,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如果她感兴趣的那个人不是陈安风,外婆会非常欣慰,可惜……
外婆神色里浮现几分惆怅,想了半晌后对艾松雪说∶“松雪,你答应我件事。”
“您说。”
“要是有一天,你俩互生了好感,尽量好聚好散,别糟蹋他。”
闻言,艾松雪眉尾微微上挑了两分。
怎么他们都还没开始,外婆看起来就已经笃定他们不会有好结果。
如果是这镇上的其他人也就算了,社会阶级差距过大是难有结果,尤其男方是经济条件差的那一方,但陈安风一身衣服随随便便都是好几万,条件也许与他们家并没有差多少。
可她没问原因,只应声,“好。”
她想外婆要说的也就这些了,起身准备回房间,正准备开口跟外婆说的时候,余光瞥见外婆贴在墙上的便利贴。
“外婆,便利贴还有吗?”
“有。”
外婆给她拿了一叠。
艾松雪接过,再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我再拿只笔。”
将笔在手上转了一圈,她开始朝外走,“那我就不打扰您写作了。”
“晚上早点睡。”外婆叮嘱道。
“知道。”
回到房间。
艾松雪打开灯,坐到书桌前,把便利贴扔到桌上,用两根手指扶正,思索片刻后提笔。
她在第一张便利贴上写的是∶
[他说他不像风,为什么,那他又到底像什么?]
写完一张她就撕下来贴在墙上,接着继续写下一张。
[他家明明挺有钱,为什么呆在这山里头,又为什么不能出去旅游?]
[外婆说他很好,好在哪儿?]
[外婆还说他可怜,怎么个可怜法?]
[他跟我也算门当户对,外婆为什么不看好我们?]
看着墙上这五张便利贴上的问题,艾松雪转动手中的笔,像思索着,眼神饶有兴致。
才认识第二天,她对他竟然已经有了这么多好奇。
比起风,现在的他,在她看来更像另一样东西——
谜。
她很期待,这些关于他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