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 番外2 “大秦”

【屋大维同志本人虽然作为养子继承制的直接受益者——他其实是凯撒的甥孙,和凯撒差了辈分。后者五十六岁被刺杀身亡,他继承养父遗产的时候才年仅十九岁——但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在共和国里当着实际皇帝的硬核狠人,他没想过皇位世袭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里提一嘴,在罗马的概念里,他的皇帝(奥古斯都)和中国的皇帝并不能全然等同。因为在前者的观念里头,他们固执地认为“国王”,就是□□和暴君的代表,相当于中国传统定义里头的纣桀之君一样,是用来骂人的。

于是罗马的帝制是个神奇的玩意呢?

全靠屋大维自己给自己捏了个“奥古斯都”的头衔:诶,咱不好明面上说咱要当king,要当emperor,咱就自称一个普普通通augustus,连imperator(最高统帅,后可译为皇帝)都是元老院册封给我的——咱可是罗马清清白白的第一“公民”啊,谁说我是“国王”了?

咱老罗马正紫旗人从祖上就没有“国王”的传统!(震声)——完全忽略王政年代了呢。】

屋大维的操作确实挺骚的,值得不少人都为他神奇的脑回路侧目,感叹这人不愧是“罗马”这一能和华夏相提并论的文明概念的帝制开创者。

始皇帝当初捏吧捏吧搞出来个皇帝头衔,从此几千年成为了中国野心家们的最高追求。

屋大维为了规避“国王”可能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创造出的“奥古斯都”成为了罗马贯彻始末的最高权威。

所以——“后世人这辨析得还不如不辨析。”

不管他们的称呼有什么样的更易,但是其诞生的本质,不都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吗?

那又有什么不同呢?

嬴政敲了敲桌面。

比起这个称谓,更重要的问题是——

“共和国是什么?”

刘彻直接发问,可惜的是周遭没有人能解答,甚至连天幕也没回应他的疑惑。

于是又是孝武皇帝一人的自说自话回响在内室之中,梳理着脑海中闪现的思绪。

“周厉王暴戾无能,百姓反之,出奔彘。请召穆﹑周定二公共同执政,故称共和,定其为共和元年……”

“所以,是取得共和的共同执政一意?既然听后世人的意思,感觉帝制和它甚至有所冲突的样子。”

刘彻挑起了眉,兴致盎然:“能够从大多数既得利益者手中夺来权力,自立为帝……他挺能耐的嘛。”

虽然肯定有父——养父的铺垫和支持作用啦,但是刘彻自己就是站在前辈基础上更创辉煌的一代人,当然不会看不起这种情状下,被继承者和继承者两边都存在的作用。

真有意思。既然后来的汉朝都能知道罗马的信息,称呼它为大秦了,那么是不是代表从汉朝到罗马的距离,并没有超出他们这个时代的局限呢?

既然它稍晚一点的五贤帝时期和东汉对标——那现在呢,现在会不会是那个奥古斯都的时代?

【从这个点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他的小心机。

事实上,作为罗马人眼中“风度翩翩,仪容端庄,并且处事机警,悟性很高,能断大事,是极狡猾的一名政治天才”的奥古斯都,当他将要去世的时候,帝国已然注定不能走回共和国的道路了。

他的统治,尚且能很狡猾地被称作一句“开明□□”,夹在贵族民主制和真正意义上的帝制之间起个过渡作用。

但当所有人都允许他为自己的权力寻找继承人的时候——凯撒当年都不能将自己的权力、地位、职位留给奥古斯都,只能给他留下自己的姓氏和财产,并且用自己的财产以奥古斯都的名义散出去,给对方用金钱买名声,铺平政治道路——事实上的皇位继承制的选择就已然摆在他的面前。

那奥古斯都想不想皇位世袭呢?

废话,哥们都要求全国上下所有军队必须且唯一效忠“奥古斯都”,将枪杆子抓紧在手里,并且在行省大搞元首崇拜了,你说他想要干什么?

也就是因为罗马的“国情在此”,他不好意思跟当年高祖一样来个白马之盟,说什么“非尤里乌斯而元首者,天下共击之”,要不然大家早知道他心里什么想法了。】

“咳咳咳咳——!”

本来正喝着小酒的刘邦,差点没因为后世人突如其来的一句白马之盟给呛死。

当然,他这个经过了天幕剧透,于是不少事情被按下了加速键的时代,其实是没有白马之盟这种东西的存在的。

因为当初天幕在百官面前的揭露实在太直白了,直白到是个人都能听明白刘邦不想册封异姓王的心思,相当于代替他来了一次“宣誓”。

但这并不妨碍他将后世人魔改的版本还原成自己原定未来会说的模样,继而在共处一室的汉初三杰+陈平的熟悉的组合面前,露出了讪讪然的尴尬笑来。

当然,主要还是对着韩信。

尽管早就已经辞去异姓王爵之位,并且对于它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留恋,依旧不妨碍韩大将军对着刘邦就是一个带着点讽刺意味的微笑。

他不傻,想想就能明白,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这个白马之盟约诞生的背景该为如何:都非刘氏者不王了,原本的异姓诸侯王肯定差

不多都被收拾完了。

韩信:笑死,今天也是和刘老三翻旧账的一天。

【但奥古斯都为什么做不到呢?

因为你罗是比阿中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更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啊!

你罗男人可以和已婚妇女通奸,可以和未婚少女乱搞甚至不被定义为通奸——当然你罗贵族女性乱搞也很出名——因为你罗法律在这个时间段里压根不要求夫妇双方对婚姻保持忠诚。罗马贵族私下里情人一堆糜乱情史简直就是西方狗血剧最热衷的话题。

但罗马的婚姻法只承认一位妻子,并且只有婚生子具有继承权,妾(话说这真的能算是妾吗,不都是银趴乱搞露水情缘吗)/私生子没有任何权利。

想要合法继承人但夫妻多年无所出?ok,你离婚再娶吧。

在基督教还没把持婚姻解释权与道德的年代,要离婚可不像未来的亨利八世,为了离婚娶新老婆生合法继承人,不惜大搞特搞宗教改革,把新教捧上英国国教地位那么大动干戈,而是想离就离,并不算什么难事。】

“???”

罗马人开(乱)放(搞)的风气,隔着无数时空上的差异,平等地创了一波好歹自认有道德节操,风气相对保守的中国人。

若是朝代尚早,道德伦理观念还处于朴素初生的时代,民风本来也就奔放,那倒是接受的很快。尽管听着后世人过于狂野的用词还是有点别扭,但这颇有自然主义共通之处的传统,对他们而言也并不算全然陌生。

还是那句话,春秋战国的时候,□□、偷情、通奸……这一系列后世高道德难以接受的混乱,在当时都平平无奇掀不起什么波澜。

子路都还要担心孔子面见南子会和对方搞上,对老师应当具有的品行毫无信任感,对着老师摆臭脸,逼得后者几乎跳脚跟他赌咒发誓“我如果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就让上天厌弃我”——不愧是孔子家混得最像亲大儿的学生,甚至能就孔子有没有给他找后妈(划掉)这件事发表重要意见,孔鲤都没他来得积极——可见当时风俗的奔放。

但朝代更往后,道德伦理体系更完善的时代,就更被后世人这波响雷劈得三观俱裂,满脸扭曲。

众人:后世人,我们无冤无仇,你何苦如此啊!(悲愤)

说好的“有类中国”呢?这难道不是有辱斯文啊!

天幕当然才不管他们的腹诽,搞得跟你们很正人君子一样,自己做的也没那么端正,就别好意思批判了。

【为什么要提到婚姻法呢?

因为奥古斯都虽然和他爹一样在罗马城绯闻满天飞,但他先后只结了三次婚。

(考虑到这哥们一直强调罗马人应该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并且宣扬道德革命。跟他养父比起来,他可能实际上真不是特别风流的款,只不过搞这种东西弄得罗马人很不爽于是反手就开始给他造绯闻,成就了私生活浪荡千年咏流传的声望,笑)

第一次他娶了他养父的心腹、他一度的政治同盟和后来的对手马

克.安东尼的女儿克劳迪娅?[承人选了),甚至还有挚友光环加成。

但是当他快要去世的时候,小阿格里帕年仅二十五岁,据说性格很暴躁没什么耐心。

一个是他老婆莉薇娅和前夫,注意,是和前夫,生的,和她前夫同名,叫做提比略的大儿子。虽然因为老提比略的早逝,他结婚没多久之后就把老婆和前夫生的俩孩子都接到/留在自己身边,颇有魏武之风地把俩都视如己出,但毫无疑问,提比略和他并没有血缘关系。

并且他一直觉得这个孩子虽然性格稳重,做事踏实,政绩显著,但是性格过于阴郁内向,如果把罗马交到他的手上,罗马人在他的统治下估计会非常可怜。】

再一次被cue的曹操:。

魏武帝很沉着冷静地转换好心态,面不改色地应下了那句“魏武之风”

养子不也是家族中的一员吗!尽管他没考虑过跟罗马似的让养子继承皇位,但是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他的养子们中的不少人,也是颇有才干的能用之人啊!那为何不好好对待他们,收拢他们的人心呢!

文化差异。

李世民摁了摁额角,再一次想到了后世人曾经提到的这个概念,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虽然,他想,虽然他作为父亲,喜欢的孩子也是偏向外向嘴甜会来事的类型。

但是从挑选统治者继承人的角度来看:一个太子如果稳重、踏实、有能力、有点安分不爱搞事或者结交党羽——都阴郁内向了,这种事肯定不怎么喜欢——难道不是当皇帝的会满意的类型吗?!

大臣们也会庆幸这届皇帝靠谱且不爱乱来吧?

——结果罗马人在嫌弃皇帝继承人不够外向?你哪怕说他行事冷酷恐怕难施仁政也比性格内向来得靠谱吧!

【在这样的天平对比之下,奥古斯都最后选择接近冷酷地把自家外孙剥夺了继承资格,甚至流放出罗马,(他后来更被下令处死,具体谁命令的谁也不知道,不过不管是哪个都很合理,一堆冷酷老阴比毕竟),就为了替提比略铺平继承的道路。

是,他对提比略的观感一般,但是比起年轻暴躁,说不定就会把罗马带偏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的小阿格里帕,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与他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能力出众的提比略。】

流放、处死。

嬴政现在听不得这些类似的词汇,一想到历史上扶苏最后的结局,他本就阴郁的心情就更烦躁几分。

那个孩子最后为什么会那么果决地,接到一纸勒令自戕的文书,便舍弃了所有求生的欲望,跟随着他的父亲一并远离人世呢?他为何在蒙恬都已经警告他背后或许有诈的时刻,都不曾为着自己再努力一下呢?

他平日里刚毅和武勇都到哪里去了呢?他敢于针对政策发表不同建议,甚至不惜和他的父亲对抗的勇气,又到哪里去了呢?!

还是说——在他的心里,他的父亲难道就是那么一个,

,便能够毫不犹豫地让长子去送死的人吗?

他对于自己的地位?为人传唱的功绩——《查士丁尼法典》之中做出了如下规定:

“死者的子女、养子女等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亲父母和全血缘的兄弟姐妹等属于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三顺序继承人;其他旁系血亲属于第四顺序的继承人。”

从此明确了拜占廷帝国实行以父死子(女)继为基础,以其他继承方式为补充的皇帝继承制度,走上了一条和古典罗马时期养子继承制全然不同的道路。】

“父死女继?”

李裹儿的眼神刹那变得柔情万丈又神采奕奕,年轻的、张狂的公主从原本的坐姿几乎跳跃起来,但落地的声音依旧是轻盈的。

她的唇角很快绽放出一个甜美的笑来:“对,当然应该有父死女继。”

则天皇帝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她尚且不过是沾了皇后身份的便宜。而既然她为后来者开辟了如此一条道路,那么她为什么不可以当皇帝呢?

她可是阿耶唯一的嫡女啊!如何当不得个皇太女?!

野心的火焰在女人清澈的眼眸里燃烧。

【对,拜占庭实际上是允许皇帝的女儿,姐妹,甚至媳妇继承皇位的。

查理曼同时代的拜占庭就是由一位著名的女皇伊琳娜所统治。她本来是摄政太后,后来因为儿子实在太蠢,于是把对方从皇位上赶了下来,刺瞎了双眼,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力,自己自立为帝。】

武则天:……

啊,这可真的是熟悉的,因为儿子太菜,我只好自己上位当女皇的剧本啊。

没有丝毫被内涵到的感觉,则天皇帝用着一种单纯欣赏的目光看着天幕上和她有异曲同工之举的女皇:不论对方实际执政能力如何,她都欣赏她敢于争夺政治权力、甚至不惜对自己亲儿子痛下惨手的欲望和野心。

不过——“对比起来我可真是个慈母了。”

她自我喟叹着:“贤儿好歹是痛快体面地走的。”

权力面前哪里有那么多的温情。

【但也不是所有的女性继承人都会选择独自把控朝政,她们会出于政治的目的,挑选有能力的男子成为自己的夫婿,继而与之共治帝国。

在上述那位女皇统治拜占庭期间,被西边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建立了查理曼帝国,疆域和曾经的西罗马相差无几的查理大帝,就曾经动过和女皇联姻,继而得到拜占庭皇位宣称,将东罗马也收入囊中,一统东西罗马的念头——可惜没能实现,而这是罗马距离再一次统一最近的机会。

出于这个原因,纵观东罗历史,你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曹老板梦寐以求的权臣上位环境:

只要你娶了没有合适后代继承人的一位皇帝的遗孀,你就可以无痛继承皇帝家没人继承的皇位。在东罗历史上甚至发生过,没有继承人的东罗皇帝,在临死之前把自己看好的近臣喊过来,要求对方在自己死后娶了自己遗孀,继承自己皇位的这种离谱事情。

笑死,娶死了老公的有钱有权可能

还有颜的成熟□□附赠帝国皇位,曹老板想都不敢想这样的美事。】

曹操:……

别说了别说了.jpg

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真的在听到后世人的蛊惑之后有一点复杂的酸涩,曹操恶狠狠地咬紧了自己的后牙根。

谁让你拿这个来考验干部(划掉)人性了啊??你有本事把这个条件拿去问别人啊!他打赌没有多少人能拒绝这样的选项吧?!

别老盯着他一个人行不行?!搞得跟中国历史上只有他喜欢美妇人似的,那怎么可能啊?!

光幕:谁叫你众所皆知呢:)

刘彻沉吟了很久,最后有点深沉地发问:

“那个,额,被认为跟罗马款的我似的,那个查士丁尼,应该不是这么上位的,对吧?”

他自己被造谣成软饭凤凰男,靠女人取得皇位已经很恼火了——不要在真的可以靠婚姻取得皇位的社会里,和他颇有几分神似的存在,真的是个靠吃软饭上位的吧?!

——万幸,天幕后来的叙述听起来就不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可是哪怕做出了如是完备的规定,优帝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倒霉蛋。

他活了八十二年,但他唯一的皇后,比他小了整整二十六岁的狄奥多拉,却比他早了十七年去世。

而优帝本人,甚至查士丁尼王朝的皇帝们往上数到他叔父查士丁一世,往下数到他外甥查士丁二世,这整整三代人在皇位继承的选择上都是很统一的画风: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已经不是“晚有儿息”了,是干脆一个儿女都没有,甚至孤寡到没有兄弟和兄弟的子嗣,皇位只能传给姐妹们的儿子的地步,非常有舅甥继承制的遗风。】

司马炎:?《陈情表》是被你这么用的吗?

他对于这篇千古名文堪称记忆犹新,除了它的言辞确实感人生动以外,李密背后向他暗暗表露出的,他并不打算为蜀汉尽节终身,只不过担忧陌生时局可能有什么风险的意思,才是让司马炎欣然接受对方拒绝的关键。

李密是这个态度,蜀汉其他官宦世家的态度,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只要不是所有人都跟它最核心的比如诸葛家一派宁死不降,蜀地彻底成为西晋版图重要地域不过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他也确实看到了那样的景象。

晋武帝正要有些自得挺起脊梁,但转念想到五胡乱华之后晋朝龟缩吴国旧地,别说蜀汉旧地,连曹魏大本营都丢了,整个人就又蔫了下去。

司马炎:头痛,真的头痛。

【甚至到了查士丁二世手上,情况更加地狱了,因为他连个正经姐妹都没有。罗马人优生优育传统带来的子嗣艰难问题,在老查家的情况里可以说全然发光发热,能让老赵家的皇帝们都甘拜下风。

再加上查二的个人原因:

这个人被他的舅舅兼姑(岳)父兼养父的查士丁尼养得太好,全然没继承一点优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