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十,欢迎收看《南城新闻联播》节目,我是播音员宁微。”
“近日,南城联合源城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重大拐卖妇女孩童案件。涉案人员足足有一千零三十人,犯罪手法猖狂,采取蒙汗药、□□、金洋花等多种药物迷昏受害者,采取暴力手法迫害妇女孩童。其中,受害者在三十年间高达三千五百余人。其中查明死亡的受害者名单有:吴广花、李新芳……”
新闻出来。
站内鸦雀无声,谁都没想到这个案子有这么大,足以在新祖国的今天翻起滔天巨浪。
高燕祥看着这些人,其中不少也曾是他的学生,他们被邵察扇动闹事,却没想过,如果没有确切的消息,广播站又怎么会丝毫不顾虑老员工的作法。
他看着还在愤愤不平的召察,"胃然长叹:"知道为什么上面会内定宁微同志播报这一期新闻联播么?”
邵察看过去,忍下嫉恨的心,状似不在意得问:“为什么?”
高燕祥缓声道:“宁微同志是破获这起案件的关键人。她深入内部,不畏恶势力也不向恶势力低头,甚至报警后还再度折返潜伏,才解救出被困的妇女同志还有孩童。”
一段话激起千层浪。
同事们狠狠吓了一跳,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光是听犯罪份子的人数就知道对方多么庞大,她怎么敢的啊?
“宁微同志竟然是关键人?”
“她是参与者,更有发言权,确实应该她播报。”
“难怪钟首长还亲自来送奖章,她这是救了多少位同胞重见光明呀!”
没有人再质疑宁微够不够资格,光是鼓起勇气进入犯罪团伙内部,还有报警才得以让国家将犯罪集团连根拔起。
光是这些。
在场任何人都效仿不来。
他们这回儿,算是心服口服。
阳光照进广播间。
女孩翻过一页新闻稿,继续播报:
“上干名妇女孩童被解救出来,其他被卖往全国各地的受害者,国家呼吁买家主动出来自首,根据犯人以及受害者提供的信息,国家将在接下来的日子解救出来。请听众们持续关注后续报道……”
“被拐卖出来的孩童,国家已
经安全将有家人的孩子送旧原牛家庭,被毛奔和被崇的孩子,另以刑事追责,孩童转往福利院。我国实行关怀政策,妇联会定期关注被解救的妇女同胞,将会带她们学习生存技能以及定期进行单个内心关怀。保证受害者们能够快速平稳地接轨社会。"
“今天的报道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听众的收听。”
半个小时的报道下来。
宁微终于结束,她将话筒关上,双手捧着脸揉了揉,只是一串简单的文字却让她时刻回忆着大窑里被困住的女人们,数次念稿哽咽。
她们那渴望自由的眼眸,时刻散发着枯朽的生命,终于得到解脱。
“应该要给她们再做一份后续报道。”
宁微将这个念头紧紧握住,随后将播音台上的一份失踪女孩名单打开。
人没找回来前。
高燕祥曾说要通过广播扩大影响力寻找。
如今,解救回大窑里的女人,核对名单时,竟然发现有大半失踪的女子就在名单里。
为保护这些女孩们的隐私。
宁微没有再将名单播报出来,手指抚在那一排排名字上。
卢满月,年16,失踪时间两年,失踪时穿着深青色棉服,扎两个短麻花辫。
许琴,年22,失踪时间一年,失踪时穿着花色上衣,短发,眉尾处有粒红痣。
农春华,年18岁,失踪时间6个月,失踪时在家务农,穿着汗衫短裤。
纸张上出现一道长长的横线,将失踪信息划去。
宁微拿起钢笔,在下方又写了一句。
均已解救回归,可不再找。
【滴,任务进度:60%
传世影响力:60】
南城新闻联播的播出,彻底让南城人听到了宁微的声音。
这一夜,许多人民群众被犯罪份子的可恶气得义愤填膺,也有许多人民被宁微真挚的声音感动。
当宁微播到受到迫害的女同胞,遭受着怎样的苦难,她们潸然泪下。
当宁微播到小孩是如何乞求粮食时,她们心痛难忍.
翌日。
广播站收到许多市民的信件,一封封都是对昨日那期新闻联播
的赞赏,并表达希望宁微能够继续播报。
高燕翔抱着比人还高的信件瘫在办公室的大桌上时,周仕拿着保温壶,看着厚厚的信件,目瞪口呆。
“我的天嘞,广播站开站这么多年,什么时候一天收过这么多信件?”
高燕祥笑道:“我说的没错,宁同志天生就该吃这碗饭。”
“没错。”周仕感慨着拧开保温壶盖子,喝了一口粗茶,“我们都曾是播音员,都知道没有画面为媒介,播音员光靠语言光靠声音带动听众,引发听众的共鸣究竟有多难。"
高燕祥也感慨地接过话茬:“我也是播了十多年才摸到门槛,宁微同志年纪轻轻竟就已经入行,不简单呀。”
“老高啊。”周仕在椅子上坐下,神情非常郑重,“年后,京都要为新闻联播招募一位上镜的播音员,我们站就推荐宁微同志去吧。”
电视机的发行,已经进入了小部分家庭。自58年选了一批上镜主持人后,今年又要为新闻联播选上一位上镜主持人。
全国地方广播站都会推出一位播音员,参与选拔。
国内媒体行业起步的晚。现在,能让群众人民看到自己的脸,是所有播音员的梦想。
高燕祥只觉得不舍只觉得遗憾,深深叹气。
“我们好不容易才将宁微同志招揽进来。”
周仕虽也心痛,不过目光长远:“宁微同志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我相信,国家会比我们更需要她。”
高燕祥这才露出微笑:“你说的没错。”
两老友哪能不明白对方的心,相视一笑。
宁微拿起钢笔,一份份给听众回信。
宿舍里光线暗,煤油灯舞动着火苗也只能带来部分光明。
宁微右手已经垒起高高的信件,这些都是她的回信,家属大楼里住着许多同事,刚刚进来时,那一沓厚厚的信件,震惊不少阿姨。
阿姨们对于误会宁微的事情,先是表达了歉意。
后有一位阿姨看到宁微同志还买了墨水,连问:“天爷嘞,这么多信件,小宁同志你都要回啊?”
“都要回。”
“也不必这么实诚,我儿子也有粉丝,不过信件数量没你这么多,一个月下来能收个二三十封,你这
看着有一两百封信件了吧?挑两封回就好,我儿子就是这么干的,全部回信,手不得酸死啊?"
宁微没说什么,微笑着告别进了单人宿舍。
阿姨们看着宁微的背影,身材高挑又纤细,脊背挺直丝毫不穹,气质真是顶了天的绝。
个个感叹。
“哎哟,忘记问小宁同志有没有说亲事,我认识一个机关单位的小同志,改天给她介绍介绍。”
“你那同志远的很,我认识一个部队的连长,人马上就要升迁了,这条件好,先让我介绍。”
阿姨们为着谁先给宁微同志介绍对象,竟然争执了起来。
宁微浑然不知,耐着性子,回完最后一封信后,她将信件一拢,抱起来走到保安室,敲响大门。
“大叔,麻烦你帮我把这些信都寄出去。”
保安大叔看着那一撩信件扭头出来的姑娘,诧异着问:“这些信全部要寄?”
“寄!”姑娘眉眼浅弯,眸底都是笑意,“我要全寄出去。”
保安大叔被姑娘亲切的笑容男了神,连忙接过,“同志放心,这些信你既然回了,叔叔我就帮你一封不落全部寄出去。”
“谢谢。”宁微笑着感谢,刚回头就听到路边传来自行车的铃声。顾景云穿着浅绿色的警便服,冲她摇手。
“宁微同志。”
宁微跑过去,“就去吗?”
顾景云勾起微笑:“忙完没,要是没忙完,可以等你忙完再去。”
"我的节目要到明天才正式开播。"宁微跳上单车的后座,麻花辩随着动作甩出一道痕迹。
她手撑着后座的铁杆上,"快走吧,今天非得带你在一厂挑一部最好的收音机出来。"
顾景云从口袋拿出一张票,笑道:“那千万拜托一定要挑部好的。票我都带好了。”
陈昌听说宁微要买收音机,亲自带着俩人在产品包装区转,地上摆放着比墙还高的纸箱子,全是收音机,说道:“这几个型号都才刚生产出来,集合播录一体,遇到喜欢的节目可以马上录播,没有延迟。”
“我按着出厂价给你们,你们放心挑。”
宁微看到这么高的产品,惊讶地问:"这是
要送哪个百货大楼去?这么多货。"
陈昌看着姑娘脸上的惊讶,不禁笑道:“宁微同志,你不记得海兰国了吗?这些全部都是去海外的产品。"
说着,陈昌又与宁微聊了一会儿,像是想起什么,说:"对了,厂里食堂来了位你认识的人,要不要去见一见?”
“我认识的人?”宁微觉得奇怪微笑道,“我认识的人不本来就在一厂?”
陈昌敲了一下周围,悄声道:“是大窑的人。”
宁微认真不少,马上说:“我去。”
宁微进食堂的时候,食堂的阿姨们都在搞卫生,她站在窗户边上往后厨里边看。
陶芮艳穿着宽松的衬衫,裤子卷到了膝盖上,头上还包裹着一块方巾,咪螂咪咖洗着大盆的菜碟子,好不容易洗完。陶芮艳才踏着双塑料拖鞋,双手抱起特大的盆子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