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第三十一章 徐家人

“哐当——哐当——”

一辆绿皮火车上,郑巧珍一家人正坐靠在一起,昏昏欲睡。

连日来在嘈杂拥挤的车厢熬,是个人都顶不住,一到半夜大家都犯困,睡成一团。

相比白天满满当当一车人,说话的、聊天的、唱歌的、小孩哭叫,父母轻哄打骂的嘈杂声音,夜半时分的绿皮火车,像是一个陷入睡眠的绿巨人,静静穿梭在夜色中幽长的铁道隧道上。

火车走走停停,到达磐市北的火车站,已经是凌晨三点左右。

在即将进入磐市地界时,火车提前半个小时广播:“各位同志,本次火车即将到达磐市北站口,请要下火车的旅客,带好自己随身的包裹,提前做好下车的准备......”

郑巧珍被惊醒,迷糊地抬头四处看了看,听见重复的广播声音后,伸手拍拍睡得哈喇子直流的徐启咣几人:“老大老二老四.......你们快醒醒,要到站了,快把咱们的行李拿下来。”

徐启咣几人从梦中惊醒,慌慌忙忙的从车厢头顶上的行李架子上,拿下他们家大包小包的行李包裹,心情很是激动的等着下车。

半个小时后,火车进到磐市北站口,车厢里有一大半的人们都要在这里下车。

徐家人在拥挤的人群中抱成一团,一手拿行李,一手紧紧拽着年幼的孩子,跟随着人、流,哗啦啦一群人下到车站站台。

磐市的车站比起沿途他们见到的小站台大了很多,站台半夜都亮着一排亮堂堂的大灯,站台柱子上还挂着几条庆祝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字样的红色横幅,远处的市区光线就很暗,基本没啥灯亮着,但是还是能看见影影绰绰、高低不一的小楼。

“这大城市就跟咱们乡下那疙瘩不一样,瞧瞧这头上的大灯,这亮一个晚上,要花多少度电,浪费多少钱啊。”

彭笑萍一下车后,就把怀里闹腾的小儿子塞进自家那口子的怀里,自己拿两个不轻不重地包裹,很没见识的东看西看。

她只有小学的文化,家里的条件不大好,从小到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嫁到徐家虽然吃穿不愁,日子过得不错,可一直没有时间机会去别的地方看看。

之前小叔子写信回来,偶尔提到磐市军区,三五年才放探亲假回家一回,郑巧珍想念儿子的紧,一直想坐火车去磐市军区看看儿子,被小叔子以军事重地,外人不可随意去的理由给拒绝了。

郑巧珍也跟她一样,是头一次来磐市。

头一回出远门,彭笑萍那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连日以来坐火车的疲惫烟消云散,精神奕奕的四处看了一圈道:“我们来之前在县里给小叔子拍了一封坐火车的电报,他应该会来接我们的吧,咋没看见人呐?”

她这一说,郑巧珍一群人也回过神来,在站台四处是人的人群中寻找徐启峰的影子。

“在那!”说话的是郑巧珍的大孙女丽丽,她今年已经十岁了,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她眼尖的看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手里高高举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徐启峰家属来此”。

“嚯,丽丽这书没白读啊,这么远的距离,写得啥字儿,你都看得清楚,不愧是奶最爱的大孙女。”郑巧珍笑着夸赞丽丽几句,领着家人往那个女人那边走去。

等到了那个女人面前,徐家人都不动声色地上下打量她一眼。

女人五官明丽,皮肤白皙,身上穿着简单的黑色针织衫配白色的确良上衣,下穿淡蓝色棉麻长裙,脚上穿着一双布鞋,头发扎成了一个马尾,个子纤瘦高挑,大约有一米七的个子,整个人干净清爽,站在诸多灰头土脸的人群中,像暗夜里盛开的一朵白玫瑰花,散发出淡淡幽香,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徐家人在看见她的第一眼,几乎可以确定她就是老三新娶的媳妇。

那样漂亮的容貌,那周身散发出来的有钱人家培养出来的优雅气质,一看就是干部家庭出来的,才能配得上他们家的老三。

郑巧珍收回打量的目光,大步走过去:“女同志,我们是徐启峰的家人,你是来接我们的?启峰他人呐?”

苏曼一看面前的中年妇女眉眼之间跟徐启峰长得有点像,年轻时候应该是眉目精致的美人,身上穿着洗的发白,没有补丁的黑色罩衣式衣服,头发捆在后面,绕成几圈,用黑色细长发夹夹着,看起来干净利索。

苏曼心知这就是她的婆婆,忙客气的打招呼道:“妈,我是苏曼,是启峰的媳妇,启峰晚上收到军区首长的指令,今夜军区要进行集体紧急拉练,他抽不出时间来接你们,所以我来接你们。”

她说着,又一一招呼徐中贵一行人,伸手去帮忙拎郑巧珍手里的两个大包裹:“妈,你们坐了几天车辛苦了,司机小李在车站外等我们,我们出去坐车吧。”

“成,走吧。”

郑巧珍对苏曼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就冲着人家大半夜在车站,顶着夜风等他们一家人到来,又准确的喊出他们家里每一个人的客套称呼,连小孩子都没喊错,足见她是用了心思的。

这可比宋云箐第一次上他们徐家,除了招呼他们夫妻俩,其他跟她做了介绍,她也只是象征性的喊了两人,然后抿嘴淡笑好很多。

一家人出了车站,等候在吉普车里的司机小李,很有眼力劲的下来帮大家拿行李,放在吉普车后座。

因为吉普车是七座的,一车坐不下,苏曼来得时候就骑着自行车,想在车后座搭些大件的行李或者搭个人回家,这样车里的人坐着也要轻松点,就不用让小李跑第二趟。

她还没开口,听到郑巧珍安排:“老大,你们坐大车去,把孩子抱在怀里,大家挤一挤,一车就坐回家,别浪费人家军区宝贵的汽油。我就坐老三媳妇自行车上,你们先回去。”

“哎,好。”徐启咣兄妹夫妻几人还没坐过军区专用的吉普车,各个兴奋的紧,听他妈一安排,立马听话照办。

“妈,您坐,坐好了叫我一声,我们这就走。”苏曼把自行车推到郑巧珍面前,从兜里掏出一个电筒打开,示意郑巧珍上车。

郑巧珍上车后,看她要腾出一只手来拿手电筒照路,有些担忧道:“老三媳妇,这前面的路也太黑了,你要不把手电筒给我拿,我来照,你慢点骑也没事。”

苏曼正求之不得,立即把手电筒递给郑巧珍。

这年代的手电筒太大了,又是铁做得外壳,基本都是手腕粗大小,里面装得是电池,每一个都重达两三斤,她握着骑车难度很大。

之前她忘记拿厂里用的工人探头灯回家,只能硬着头皮拿这种电筒照亮接人。

郑巧珍接过手电筒,为了方便苏曼看得更清楚,她不得不从苏曼纤细的腰肢旁穿过去往前照,一只手还得拉着苏曼的衣摆,稳住自己的身子,两人就以一种很亲密的姿态往前走。

苏曼没有任何不自在,郑巧珍坐好后,她长腿一蹬,车子就顺着街道往军属区方向驶去。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她身材高挑的好处了,二八自行车很高,矮一点的人上车都很困难,她骑着却是刚刚好,没有费很大的力气,车子在有些颠簸的路上骑着,依然稳稳当当。

下午徐启峰收到军部任务时,听苏曼说要骑自行车接他的家人,避免小李跑二趟,他担忧苏曼不会骑自行车会摔倒,不同意她骑,让她坐吉普车,小李跑两趟就成了。

苏曼却说汽油目前是国家的重要资源,能省就省,不能浪费,况且徐家人奔波了好几天,让他们在车站等老半天坐第二趟车也不合适,还不如挤挤,一趟坐回家的好。

她本身就会骑自行车,苏家是有两辆自行车供苏家人骑得,她当着徐启峰的面稳稳当当骑了一圈,徐启峰这才同意她骑着自行车去接人。

磐市的夜晚十分安静,安静到只听见车轮子跑动的声音。

一路上苏曼有一搭没一搭,自来熟的跟郑巧珍说话,问问她们坐车辛不辛苦,家里安排妥当否,大队今年种得庄稼长得如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