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章

【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

伴随着李珂话音落下,却是有画面与场景再度生出。

是新生的帝王登基,于群臣面前立下豪言,定将功过尧舜,为后世创立下千秋不朽之功业。而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广亦不曾有过片刻的反省,仍是在保持着盲目的自信,不认为自己有过食言,更不曾认为自己有任何的错误。

这是一个偏执与自信到极点的帝王,而在后世的千年之后,确实有人为杨广翻案,认为其有资格成为同秦皇汉武一样过在当代,功在后世的圣君。

于是在天音落下的那一刻,有人皱眉,却是不由得替杨广叫冤。

“始皇帝做过的事情,杨广都做了,只是没有焚书坑儒。杨广做过的事情,李世民都做了,只是李世民没有开大运河。为什么李世民和始皇帝都是千古一帝,而杨广却成了逆天虐民的隋炀帝?”

继而得出结论:

“世人欠杨广一个公正的评价。”

但什么才叫公正?

东京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在某些方面而言,杨广同始皇帝、刘彻等确实是一类人,在他们身上具有着共同的特质。

不遵守陈规陋习,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总是激情蓬勃充满斗志,想要将自己的雄心壮志与蓝图最大化而不愿意接受掣肘。

但这一切其实是建立在普通人的血汗与生命之上。

只不过在锦衣玉食之中、在金玉堆砌里长大的人身上是有视觉盲点的。

触目之所及,都是朱门锦绣、奇珍异宝。

结交往来,都是达官显贵、王公贵族。

所谈所言,都是军国大事、国计民生。

世俗百姓的生活距离他们太远太远,而人命与民力之于他们而言,仅仅只不过是一个数字。

遑论杨广既不是亲眼见过列国纷争、体验过人间疾苦的始皇帝,亦不是罚酒三杯,能够在晚年之后做出改正的刘彻。

杨广之所想要实现的,是宏伟的目标与蓝图,却仅仅只是那目标与蓝图,是能够叫自己超过尧舜的功业。

至于百姓如何,民生如何,对于他而言并不重要。

于是随

着那画面与场景推进,在立下豪言之后,雄心万丈的帝王开始发号施令。

“朕要创造前所未有的功绩与功业,朕要你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工期完成。”

“可有意见?”

十二毓冠冕之下,眉目英武的帝王眸中似是含着耀眼的光,又似是蕴着灼灼火,足以燃烧一切。

杨广并不是在征求谁的意见。

只是这样的光芒与火焰并不足以照亮一切,反倒会带来无尽的困苦与灾难。

在下达这样的命令之前,杨广或许考虑到了很多很多,如物资的储备、财政的平衡等诸多种种。

我们都知道,杨广从隋文帝杨坚手上接手的是一个极度富裕的王朝。

天下丰收,人口增长,仓库充实,兵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