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赞美 您只需看到自己有多优秀。……

珠玉在握 昼夜疾驰 2418 字 8个月前

“而贵人气度过人,心性坚韧。采长补己,查漏补缺,日益进取,已经让人望尘莫及;更兼坦荡宽容,有容人之量,不避己之稍短,许多人都做不到。”

元苏苏的脸色,透着股“你在说什么”。

自信如她,也被谢无寄一通抬高说得困惑。

她眼神稍显狐疑:“我已经认为我很好了,你却还能说出些我自己都没夸到的。”

“比您认为的还要更好。”谢无寄温声道,“久在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贵人自己不能察觉,难道身边人也不曾提过吗?”

元苏苏看着他片刻,辨认他的表情,发现他是如此的真诚,好像就只是想要赞美她,而没有什么别的目的。

她慢慢道:“除你之外,的确还没有。”

“那就是他们的过失了。”谢无寄关切问,“连我与贵人相处不过一月,就已发现贵人这样多优点,难道其他人从未察觉?”

“倒有许多人说我雷厉风行,行事果断。”

“可我认为贵人的心胸和才智更该夸。”他继续说,“能在这样小的年纪,独自来江淮,戏耍了大皇子救下我、收揽何先生与灵山居士,又结识了巡按御史夫妻,并往衙门中安插了人手;还眼界远阔,心怀仁爱,利用天象与黎明万事图,再行善事以立声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是不世出的天才。”

元苏苏都被他说得沉默了片刻。

她眼眸转了转,开始沉思道:“你说得有理……”

不过有两处他并不知道,一是她并不真是十六岁,二是,“心怀仁爱,我听着有愧,如今所行善事,大抵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并非什么也不求。”

“论迹不论心,难道事事都要追求纯洁无瑕的初衷?”谢无寄淡然道,“贵人比那些满口道义的国之栋梁,不知仁善了多少倍。”

“若我是贵人的家人,当对贵人大赞特赞,一家之中,能够出这样心性坚韧又胸怀广阔的天才,若是我都该高兴疯了,只恨不能把世上最好的奉与贵……”谢无寄顿了下,拱手道,“以家人自比,冒犯贵人,请多见谅。”

“无妨。”元苏苏看他片刻,才道,“你比我家人更了解我,也很知道我爱听什么。”

谢无寄飞速敛下眼眸,微微笑了下:“我不过是一面镜子,只反射贵人的光辉,并不能凭空捏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因为贵人够好,才能听到这些肺腑之言。”

又顿了顿,终于有勇气,借着这句话的余韵,垂着眼迅速地道:“倘若面对的是别人,我说不出这么多话。”

“好了,多谢你,不必再说了。”

元苏苏语气和蔼。

“我本就已经十分欣赏自己,你这样说下去,真是担心我会昏了头。”

“贵人不会。”谢无寄语气平和而自然,“对于贵人的成就和才能而言,如今已经是十分谦逊,再欣赏些也使得,您只需看到自己有多优秀,而无须自谦收敛。”

“况且以贵人的心性,定会把握好尺度,适度自信,不会让自己被旁人看法迷惑。”

元苏苏看着他不动了。

半晌,终于说:“有没有人说过,你很招人喜欢。”

谢无寄垂眼恭谨:“如果仅仅是如实加以赞美就能招人喜欢的话,那招人喜欢也太容易了。”

元苏苏叹了一口气。

她抬起手,赞叹地拍了拍他的脸。察觉到他在一瞬间,就从应对自如到动作停滞。

在错身走出去之前,她手滑下来,背对着他慢慢说:

“无寄,我可真是喜欢你啊。”

她走出去。

留下一人,安静地,久久僵立在房中。

……

冬日里,是江淮最爱下雨的时候。

元苏苏也渐渐爱上了雨中临窗读书的味道。冬雨不同春雨,有催生万物的气味,叫人心浮气躁,也不像夏秋的雨磅礴汹涌,肆无忌惮。

就只淅淅沥沥地打着枝干和窗户,凛冽干脆地砸在地面。将帘子一挡,炭盆烧起,屋内灯烛明亮,暖意融融。

这场景就很适合读书。

谢无寄整理抄录给她的东西,她一页页仔细地看着,记下来,再想一遍。

越看,越明白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

前世,她在江淮的一年也接触过许多人物与轶事,比自小长在京中的贵族,更了解民间景象。

但如今看来,仍有许多事,是不身处其中,便无法想象的。

她的了解,也仅仅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了解。

元苏苏想来,她从前以为是常态的许多事,其实是与“何不食肉糜”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