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教而无类

烟雨浩歌 那斯骨骼精奇 1225 字 10个月前

北地有两座冠以大蛮朝廷烙印的儒家书院,分别名为“观饗”和“大怀”,这两座书院,在地域广袤的北域,名头极大。

两座书院的院长皆是盛名实副的饱学大儒,除了自身学识高入天擎外,再就是以儒家观想入道,境界与学识并驾齐驱,皆到了神窍不出,天下何人出其右的地步。

大蛮朝廷现如今,无论是京城幽都的显赫官身,亦或者是地方要职,有不少官员都曾在这两座书院就读,而今这些人都成了朝廷的中流砥柱。

眼下被龚胥敬称先生的这位老人,非是两位书院院长之一,但的的确确是来自两座书院其一的观饗书院,在书院中的地位仅次于院长,乃是副院长,管着学院一应事务,地位同样尊崇至极。

甚至从某一方面来讲,顾升在一些学子们的心目中,个人影响力甚至要超过观饗书院的院长。

因为顾升一向主张修心不修力,这正好符合那些文人士子们瞧不上那些粗鄙武夫的心思,认为天下出现诸多不安定因素,就是因为莽夫太多,却又从不喜欢读书。

顾升一门心思钻研学问,在诸子百家,皆当奉儒术为先一道上建树颇高,却从不知自己所提倡的东西,被人给如此曲解。

待到他有所了解之时,所谓的“修心不修力”一说,已在士林中传扬开来,那时候,他就算有心矫正,却也收效甚微。

但这并不影响顾升在士林中的影响力,他依旧是那些莘莘学子们心目中的文坛巨擘。

绵绵细雨中,站在茅屋不远处,注视着顾升一举一动的三个年轻人,是在关赐州外半道结识,相约一起游历各州的读书人。

与顾升师徒的结识,是在一个名为陆滩的山野小地方。因为近夜,三人找地方投宿,却是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客栈,于是三人中名叫孙鹿的年轻人,便提议不妨试试荒郊野外,听说“借宿”在那些荒废的名寺、古刹,别有一番味道。

此提议,一致得到了另外两人的“欣然”应允。

与后者的结识,便是在那座已经模糊名字,荒废已久的山林古刹中,当时顾升和龚胥正在烤地瓜,出身士族豪阀的云望,一眼就认出了顾升的身份,于是想也不想,连忙上前作揖行礼,套近乎。

虽说当时他故意没将顾升的身份向另外两人透露,但是后来还是被那个叫作黄余光的寒酸儒士,瞧出了蛛丝马迹,联想到了顾升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