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4归圆明知璚楼真意,探从善询表字可期
“林璐?”黛玉细细品了一回,低头瞧着孩子,柔声笑道:“好弟弟,你从此就叫林璐了。”
皇帝见她温和柔软地和小弟弟说话,自觉心也成了一汪水,软和得不可思议。
“这孩子会平安顺遂长大的。”
原本黛玉最稳固的底气应当来源于林玦,他真正是个惊才绝艳的人。可惜他选了另一条路,只怕终此一生都无法再进一步了。至于林珝,他看着到底不如林玦许多,只怕未必能有林玦那样的才气。幸而如今又添了个小哥儿,黛玉将才说,林海觉得他和林玦很有相似之处。这话其实是毫无根据的,不过是因他老年得子,又思念长子,这才脱口而出。但不知怎么,皇帝心里却真的因此生出一抹细微的期盼。希望他真能如林玦一样才气惊人,可以背负起家族的重担,延续林家作为文臣的荣光。也希望他能够做一个让皇后面上增光的国舅,为黛玉的体面锦上添花。
“夜深了,我正巧趁着夜色回园子。只可惜今日不能带你回去了,难为老祖宗还盼着。”想到这事,皇帝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失落。一本正经地来接黛玉,岂料出了这档子事。贾敏才养了孩子,她必要在家里料理事宜,只怕一时半刻不能进园子。明日就是冬至,原本想着待她一齐去巡游,眼下也没指望了。
皇帝道:“原本想教你开笔[1],如今看来只能等明年了。”他心态极好,旋即便笑道:“这样也好。正儿八经行过大礼,也更名正言顺些,御史们没说嘴的机会。”
他倒很懂什么叫来日方长。
黛玉也知道他明日有早朝,眼下这个点回去已经迟得不能再迟了。将就着还能眯上一个时辰,但也比一刻都不睡的好。她把林璐放到奶妈子手里,将抱衾掩严实,吩咐奶妈子抱回去送到贾敏跟前。
“我送皇上到门口。”
皇帝不作声,看着像是答应了。此刻明月高悬,万里无星,倒真应了皇帝那句披星戴月而来。在这种境况下,两个彼此有情的人走在一起,往往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
奴才们自觉自发地退后再退后,恨不能贴着墙壁变成一株草。兴许是因在旁人家里,哪怕是踏遍天下如入无人之境的皇帝,此刻也难免有些束手束脚。他是皇帝不假,但在老丈人家里,那股子无拘无束就大打折扣了。皇帝其实很想拉一拉黛玉的手,探探她冷不冷。至少在出门之前,能拥有片刻的温存。
但他忍住了。
不是不敢,只是觉得这样过于轻浮孟浪。他如此珍视黛玉,是绝不肯让人对她有半分诋毁损伤的。
在自己家里和皇帝走在一起,就像在父母眼皮底下亲近外男。黛玉看着平静,实则心里有股百转千回的怪异感。她不知道皇帝同样百爪挠心,悄悄打量了眼,见他神色沉稳如水,笃笃定定地往前走,简直是轻裘缓辔的最佳诠释。能镇定自如得这样,她倒真佩服起皇帝来了。
“瞧什么?”
察觉到黛玉的目光,他偏头看过来。黛玉立刻将目光上移,装作是在看月亮:“听说月亮里有座璚楼[2],我见今晚月色明亮,就想瞧瞧,能不能瞧见它的影子。当年哥哥还在京里的时候写过一句‘邀得残月碎万轮,赠慰璚楼不老城。’[3]我当日不明白他的话里的意思,如今才慢慢地知道了。”
林玦当年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废帝在位时,他和合睿王不得已而别离,在除夕宫宴上,他对着月光举杯,而后吟了这首诗。
当年黛玉尚且年幼,如今细想来,才知道离别的不忍与不舍。他想安慰的从来不是远在月宫里的璚楼,而是不得已离别的心上人。
多年以后,终于黛玉也体会到了这种滋味。
皇帝显然也听过这首诗,几乎是瞬间就反应过来,黛玉是在借着林玦的诗表达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