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黄娜却不知道,此时此刻在距离黎阳也就一河之隔的卫南县内,一件可以记录在史书上的历史事件正在发生。
当初黄刚在彭城放走的司马德戡一伙,被赶着一路向北,于凤二年的十一月前后走到了卫南,当时司马德戡尚余八千左右的人马,虽然人困马乏,但建制还算齐备。
落脚卫南后,司马德勘的部队在卫南县外筑营,当时在黎阳的黄娜在听闻他的部下缺衣少食并且人马疲惫,还送去了千石粮秣和千匹粗布权作犒军,甚至后来因为遭遇严冬还多次接济不,更派出教导营教导他们修建一种名为“地窝子”简易窝棚来让士兵躲避严寒。
之后,黄娜忙着降李密,入主洛阳又率军东归,倒是把司马德勘一伙给忘了。
当然也不能是忘了,也就是司马德勘既然老老实实的呆在卫南当缩头乌龟,那就由着他当缩头乌龟好了,只要他不出来闹事就校
可是,即便一个人愿意当缩头乌龟,他也不可能像真的乌龟一样可以依靠休眠来苟活,他也得是要吃喝的。
去年冬的时候,司马德勘的部队大概有八千多人,靠着黎阳方面的接济倒也勉强挨过了寒冬。
但作为人,多少都是得要点脸面的,所以开春以后司马德勘便不再派人前往黎阳去要接济,而是搞起了屯田,并且接管了卫南县城。
一开始的时候问题也不大,毕竟他军中的骄果大部分也是关中老农民出身,将卫南县周围的无主田亩一圈,竟也得田数百顷之多,让士兵们放下刀剑拿起锄头自耕自种倒也能校
但到了入夏收获了夏粮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先是出现了规模的逃兵,不少骁果老卒在收获了夏粮后,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纷纷设法夹带着粮食逃营而走,一开始是零零散散三五人,后来便出现了整队甚至整营士兵搬空粮库散伙的现象。
不得已,司马德勘只能下令严查军纪,加强粮库守备,并且开始控制军营的粮食供给,营兵按日分发粮食。
结果这些办法非但没有阻止逃兵潮,反而搞出了大事件,在凤三年的七月初九这,一队欲领三日口粮而不得的骁果恼怒之下,竟是一把火烧了营中的主要粮库,足足烧毁了上万石的粮食。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日正好是凤三年的九月初三,司马德勘与军中将领近十人齐聚卫南县府衙中,一个个眉头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