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侄俩想做的事情很多,但任何事都不能搞成空中楼阁,都得一步步来做。
而就这个时代而言,搞什么“真·君主立宪”还影共和制”肯定是空中楼阁,所以只能先从“伪·君主立宪”搞起来看看。
所以,在这个时代,军队绝对不可能冠以“人民”或“解放”的名义,它必须也只能是忠于皇权和皇帝的暴力组织,所以军队冠以“皇家”当然是合情合理咯!
而为帝者只有绝对掌握了军队,才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和范围只能,做一些权力的让渡和分配,而新朝将要推行的首相和内阁制度,就是建立在军队效忠皇家,只接受皇家命令的条件之下。
你看后世的泰国,只要总理干不好,军队分分钟就可以打着泰皇的名义搞政变,赶总理下台然后换个听话上来继续。
至于泰军的高级将领到底是不是忠于泰皇,这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军队名义上是忠于泰皇的也就足够了,这起码可保证了国家表面上的稳定。
所谓花开无数,各自一表。
也就在黄刚忙着为娜姐筹建未来的军事情报机关的同时,黄娜的大元帅行辕也紧赶慢赶的走到了黎阳。
早前的黎阳大营,此时非但进行了扩容,而且由于左近四乡八里的百姓在听闻了凤军大军东归,且在东华地界要行什么新税法,百姓种地从此不交任何税赋的消息后,竟然纷纷选择背井离乡来投靠。
单单是七月底,黎阳方面便收容了至少三万多的各地百姓,待至黄娜抵达黎阳时,黎阳大营外至少围聚了能有十万人之多。
这些百姓多是关中周围各郡慕名而来,绝大多数基本属于赤贫,也就是俩肩膀扛着一个脑袋就来了,一路上也别什么风餐露宿,根本就是啃着草根树皮,喝着沟渠里的污水挣着命来求活的。
也亏得黄娜一早就把应对措施写成了预案,留守黎阳大营的吕星武和郑旗不但一丝不苟的按照预案执行,一些细节上的瑕疵也开动脑筋去完善,最重要是黎阳大营的粮食也足够多,完全不用担心喂不饱这些饥民。
所以,如今摆在黄娜面前的倒也不是一付烂摊子,甚至在黄娜的行辕进驻大营的当晚,吕星武便送上了有关这些百姓的详细统计数据。
看着眼前的统计数据,黄娜也是无奈了,历史上的好几次人口大迁徙虽然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似乎还没真没出现过关中去填山东的案例,却不想这个历史成就居然由自己来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