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到的时候,杨西施正在读书,惠姑在一
旁做着针线。杨西施本是清倌人出身,学问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这些年生计所迫,再加上条件所限,已经很久不曾这般惬意地看书了。
杨炯瞟了一眼,杨西施手中拿的是《元史》。后世的时候,杨炯也曾粗略看过,文辞比较直白,论述也比较客观,感觉还不错,没想到自家老娘也在看这个。
“娘,你怎么也喜欢看这个?”杨炯忍不住问道。
杨西施本来看得入神,没想到被打断了,一见是杨炯,惊喜之情浮上面庞。略微沉吟,杨西施说道,“蒙元以武立国,追亡逐北,所向披靡,短短几十年便威震东西,进而定鼎中原,一统华夏。虽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但也算是武功赫赫。我儿,你如今沦落草莽,归根结底,靠的是以武立身。《元史》,没事也可好好看看,你也是读过私塾的呀!”
就是喜欢杨西施的这份大气和明白!杨炯每次跟杨西施在一起,不仅有血肉相连的亲情,更有一
种无形的呵护和帮助,让他很放松。杨西施很少家长里短,说的大多是正事,很多的想法和建议,对杨炯都是很好的补充或指引。
杨炯饶有兴趣地和杨西施交流起读书心得,“娘,你看蒙元如何崛起?其中有何奥秘?”
“为娘看来,原因有三。铁木真改革民政兵制,推行千户制,军政合一,全民皆兵,利于攻伐,是为其一。”
“其二,蒙古入主中原,首先就面对金国。金国乃渔猎民族,终其一朝,未曾一统草原。我儿,你注意到没有,北方蛮族,若想常保兴盛,前提需得一统草原。这是根本。当年辽国兴起,且国祚长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控制了草原。”
“金国先天不足,难以制霸草原,是以,草原一旦出现统一的势力,便居于守势,难以振作,最终被攻灭。说到底,若是金国施行辽国的国策,蒙古崛起,可能另有波折。”
“其三,也是为娘想与你说的。以武立身,
攻伐为上,以武立国,征战不休!世事人情,皆有宿命。你看,蒙古一统华夏前,战功赫赫,一派欣欣向荣,反而统一后,军队迅速堕落,国势也江河日下。这就是宿命。以武立国的帝国,就得征战不休,才能雄霸天下!不然,一旦停下来,便会没落衰颓。”
杨西施挺直着脊背,端坐望向杨炯,秀目褶褶生辉。
杨炯若有所悟,勇敢对上杨西施的目光,问道,“娘,我该如何?”
杨西施的目光瞬间转为宠溺和心疼,轻声说道,“我儿,你不明白么?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明得失,可成大事。虎头山是怎么来的?靠什么起家?以后怎么走,我看呀,差不多也是蒙元崛起的路子吧。唉,只是委屈我儿了!”
心里淌过一丝温暖。杨炯不是矫情的人,身逢乱世,沦落草莽,早已见过很多的残酷与无奈,但也为杨西施的一声叹息而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