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武术与军事2

.

西汉,刘彻:“哼,朕就知道。”

看得刚刚他也是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去找少林寺找十三武僧,这么厉害,若是给自己当亲卫队,岂不是天下无敌?

结果,哼,天幕真是促狭,又骗他!

.

秦朝,嬴政一直很淡定,看得儿女们无比佩服。

刚刚他们看得心潮澎湃,就朝跟着喝彩,没想到后面天幕说是假的,假的……

嬴政看着儿女们患得患失的表情,神色冷静:做什么梦呢,大秦连佛教都没有,还少林寺十三武僧,呵!

【隋唐时期的佛教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少林寺或许真得参与过军事上帮助李世民,但是武僧和僧兵是到明朝才出现,在唐朝还没影子。】

“还真有武僧!”玄奘都来了兴趣,“后世的少林寺竟然还有僧兵!”

年轻的和尚:“师父……”

玄奘:“大唐尚武,看起来大明也不遑多让。”

和尚:“师父……”

“贫僧当年西行路上格外艰难,又是混入难民群,又是从城上坐着吊篮放下去,又是沙漠徒步,太累了。若是那时贫僧也有神功附体,不知道是不是可以一日就飞到印度国去?”

玄奘想起往事,陷入回忆中。

玄奘想要西行,其实大唐朝廷是不允许的,所以最开始玄奘混入难民队伍才能顺利离开长安。

抵达凉州的时候,因为唐朝廷的命令已经发至,都督李大亮将玄奘扣留城中逼迫回京,城中西运寺的慧威法师就派弟子慧琳、道整一人连夜将玄奘密送出城西行。玄奘为了避免再次被抓,从此不敢白日行走,只得昼伏夜行。

但是这样依然没有避免掉抓捕,抵达瓜州时,刺史独孤达、州吏李昌早已接到凉州都督的缉捕通牒,准备扣押。

后来州吏李昌私底下亲自询问玄奘为何西行,并且被玄奘的志向深深打动,于是毁去缉拿牒文,暗中让玄奘坐在吊篮里从封锁的城楼上把他放下去。

这其中自然是有很大风险,一旦坠落,或者李昌心怀歹意,玄奘早已身死他乡。

玄奘要出关,离不开玉门关。

他想要连夜过关,谁知走到五峰山下装水时,被玉门关上的守兵发现,射箭差点射中。

玄奘没有退让躲避,选择骑马前去面见校尉王祥,陈述西行的目的。王祥被玄奘的宏愿所感动,就送玄奘过第一峰,并写信给驻守第四峰的族兄王伯陇。

如果说前面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到了西域佛国

就迎来了“温柔乡”。

伊吾国、高昌国都是信奉佛教,对玄奘极为礼遇,国王亲自迎接,各种礼遇。

高昌王请求玄奘讲经并为太后、王后受戒,恳求玄奘留在高昌颐养天年,赐予大量的黄金与赏赐,玄奘坚定地拒绝并且离开了。

后来高昌王与玄奘结为盟兄弟,写信给西突厥国王叶护可汗,洒泪送玄奘西去。玄奘抵达西突厥后受到了叶护可汗的礼遇,叶护可汗又给沿途24国的过往写信,并且派送使者护送……

除了国王的礼遇,玄奘并非没有遇到其他危险,西域也有歹徒,印度还有盗匪,差点把玄奘抓去杀了祭神。

真实的玄奘西行之旅,虽然没有《西游记》那么魔幻,但同样是困难重重。

历经了千难万险后,玄奘依然凭借着超强的毅力走到了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

学成之后,玄奘与戒日王举行无遮大会,舌战全印18国国王及大小乘、婆罗门、外道等五千余人参加。会上由玄奘以《会宗论》标宗,门上挂牌通示:任人出难驳破。会期18天,参与者无一人提出改动一字者。

无遮大会结束后,戒日王尊称玄奘为“解脱天”,骑大象绕会场一周,受到无尚尊崇之礼。

在取得无上成就之后,玄奘不忘初心,启程回国,在回国途中依然不平静。

他用大象驮着梵文贝叶经520夹,共657部,启程北上回国。返归途中,渡印度河时,玄奘遇风浪翻船,失落梵经50夹及奇异花种等。

只得在乌铎迦汗茶城停留50天,派人过河抄写,再继续北上。

玄奘在翻越葱岭时又遇到盗匪,抵达于阗时又被国王挽留……

好在,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大唐。

他28岁西行,往返17年,经历128国,行程十万余里,46岁终于回到大唐,完成了自己求取真经的宏愿。

当他回到大唐后,译经19年,共译出各种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开创了华夏翻译史上的新纪年——虽然是“文”,但这样一种精神怎么不能说是“侠”!

这时候伺候在玄奘身边的年轻和尚,正是帮忙玄奘翻译《大菩萨藏经》等梵语佛经和帮他记录著文《大唐西域记》的五僧之一的辨机。

玄奘看向欲言又止的和尚:“辨机啊,你有没有见到过武术高手?”

此时的辨机26岁,年轻俊美,风华正茂,态度恭敬而不失谦卑:“回师父,没有。”

“可惜了。”玄奘想起年轻时在大唐遍访名僧,又经历种种困难去海外求取真经的过程,眼里浮现一抹怀念。

他肆意一笑:“贫僧有哈哈!”

辨机对外界充满了向往,可惜,玄奘指了指带回来的众多佛经,笑眯眯拍了拍小沙弥的小光头:“佛经还多着呢,别做梦了,老实写书吧。”

“哦。”辨机乖巧地应了一声,看了看众多佛经,再次投身翻译的重大任务上。

他还不知道,他一生埋首于翻译梵语佛经引入中原,并且把中原经典翻译成梵语向外宣传后,还自己写著佛经,在当朝得到尊重,但是在宋朝和宋朝以后却被大肆造谣,让世人不记得他的功劳,只记得他与一位交集并不多的公主的风流韵事。主人,这个说法只是传说,但是他的确是成语“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轶事原型,不仅是个武功赫赫的开国功臣,也是个“成语创造达人”。

【唐朝军中以长枪为主,大家比较熟悉的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单雄信等人都是善于马上使枪的骁将。】

一下子被连连点名的贞观武将们集体快乐了。

秦琼:“嘿嘿,有我!”

程义贞:“嘿嘿,有我!我也是武术高手了!”

尉迟恭:“嘿嘿,天幕夸我好多次了!”

单雄信:“………………”

不好意思,在王世充被打败时,单雄信兵败被俘,徐世绩求情失败,单雄信已经被李世民杀了。

贞观群臣里,没有单雄信。

李世民难得想起这一位死在自己手下的败将:“可惜了,朕原本可以再多一名大将的。”

【民间流行剑术,古代剑的形制是在唐朝定下来的。当时民间还流行剑舞,以李白之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并称为“三绝”。】

大唐的尚武之风,从日常娱乐也能看出。

军中搏斗激烈,贵族喜欢看相扑看蹴鞠,贵族自己同样热衷于蹴鞠和打马球,不分男女的喜爱,甚至还出了“马球皇帝”。

哪怕是娱乐,也有极其刺激的“剑舞”。

.

当白衣翩翩的裴旻走出来,众人开始安静下来,偶尔有窃窃私语,却是满怀期待看着裴旻。

裴旻拔剑出鞘,众人纷纷后退:“开始了!”

裴旻舞剑如流云,左旋右抽。

突然,他猛地把剑抛入云中,剑如同一道火箭直冲云霄,到达一定的高度后猛地下坠!

如闪电,如利箭,来得猛烈而迅疾!

裴旻却毫不畏惧,快步向前,举起剑鞘高高腾跃而起,“唰”的一声正好让落剑入鞘!

“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