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人物被“晋惠公”背叛,大秦朝堂之上的嬴家人最为愤怒。
“那晋惠公太过背信弃义!”
“先祖真好,倾尽国力救助他人,却被背叛,太可恨了!”
“可怜我秦家先祖,可怜大秦先人,为了救晋人自己挨了饿!”
……
嬴政被自己儿女的单纯弄得有些无语,他先是看看大臣们,大臣们附和地赞赏几句先祖的仁义,但是再要多夸几句就显得言不由衷了。
大臣们不傻,老亲人什么德行,嬴家帝王们什么性格,他们就算没见过,从面前这位始皇帝身上推不出来吗?
秦国君王一统天下的野心可不是这一位突然出现的。
嬴政看自己的傻儿女觉得眼睛疼,总觉得仿佛看到大秦同样要走上二世而亡的道路,冷静片刻看向长子扶苏:
“扶苏你怎么看?”
扶苏谨慎地先分析一会,慢慢说道:“先祖应该不仅仅是为了救助晋人粮荒。”
“还算清醒。”嬴政点点头,总算长子还有救。他耐心为长子教授帝王之术,“这也是一次东出函谷关,打开中原大门的机会,可惜,失败了。”
春秋时期,晋国疆域辽阔,并且紧挨着秦国,是秦国想要出函谷关绕不开的一道关卡。
但凡晋惠公好忽悠一点,真应允了秦穆公的各种要求,可能大秦统一六国的时间能再缩短一些。
【这里说个有趣的小故事。】
【相传晋惠公趁秦国饥荒时出兵攻秦,秦穆公差点被活捉。但是突然来了一股奇兵,三百多人,不但把秦穆公救下来,还反过来把晋惠公活捉。
这三百多人都是农人,而且是自愿跑来参战救人的。】
【事后据他们自己说,是因为曾经偷吃了秦穆公的马,被官府抓到后按律当斩,穆公说:“我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会伤害人身体的。”不但没有惩罚农人,还赏赐给这些人几坛子酒喝。
秦晋大战时,这些人听说秦穆公和晋惠公打仗,自己带着兵器来报恩帮忙,正赶上穆公遇险,拼命救下了穆公。】
【这也算是另类的,农业改变历史】
“真得吗?”
扶苏等子女大胆地看向嬴政求问真假。
嬴政微微一笑,就是不回答。
是真是假,自己猜去。
【提到农业,不得不提商鞅变法】
【首先,是劳动力】
商鞅变法首先规定:凡是各国来归附的人,免除三代兵役,开荒垦地的岭坡、土山、洼湿的土地,10年不收赋税。
这一条政策,吸引了大量在其他诸侯国失去田地的农人来秦国开垦荒地。
而秦国自己的秦人,实施了军功制,上战场疯狂拼杀。
秦国用秦人组成的军队来征战,用各国移民来开荒从事农业生产,既不会耽误农时,也蚕食了其他国家的人口。
【其次是农耕工具。】
秦国大力推
行铁农具,
并且制定非常优惠的政策,造成的使用损耗不需要赔偿;
【这里不得不提,秦国的先祖,因为是给周天子的畜牧放马,在畜牧与种植业更有优势,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牛耕最为发达的地区。】
因为重视农耕,也因为善畜牧,秦国官府专门饲养耕牛,而且对盗牛者实施重刑。
后来赵国人发现秦国通过牛耕开垦田地,使得荒地都变成良田后,赶到了一阵“不可与战”的恐慌。
.
说起先祖,嬴政颇为骄傲。
“昔日其他诸侯国瞧不起我大秦,嘲讽大秦先祖是放马牧羊的仆人,但他们又怎能想到,这反而能成为大秦的优势。”
比起不事农桑、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昏庸诸侯王,秦国君王矜矜业业督促生产、鼓励农耕,简直是一股清流。
【还有最重要的土地】
周朝时实行井田制,现在的汉字“田”就起源于井田制。
秦朝商鞅变法后,商鞅废除井田制,在亩的大小上修改了数字,把井田一亩大小的100步改成了240步,变大之后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更适合耕牛施展畜力。
而亩产面积变大,赋税并没有提高,平均下来每亩地的赋税降低了许多。
——当然,这样对农人的压力也更大了,促使农人不得不去借铁农具和耕牛,日日夜夜都在田地间劳作,彻底沦为秦国“耕战机器”里被压榨的劳动力。
【秦国改革后的耕地制度,加上它的地理位置,更适合粟的种植。】
【粟耐旱、耐贫瘠、喜温暖、适应性强,而且对土地不挑,盐碱较轻的地区也能种植】
【秦国凭借粟快速的粮仓充实起来,再加上后来韩国君王倾情赞助郑国修建的郑国渠,让关中之地水土肥沃,粟的产量更高了呢!】
“哼,若不是我韩国的郑国,秦国现在一样吃糠咽菜!”
从韩国来的小官吏恨恨地吃一口碗里的粟米饭,一想到自家国君的昏招,再一想到自己碗里的粟是来自韩国的郑国修建的郑国渠浇灌出来的,眼泪差点都出来了。
同样是国君,大秦一代比一代强,韩国怎么就一代比一代蠢呢!
好恨啊,韩国如果有一条郑国渠,他哪还用来秦国谋差事。秦国再好,也不是韩国。
越想越气,再吃一碗!
.
“还是在大秦吃得多,我在宋国时早餐最多三分之一斗,在大秦竟然早餐都能吃半斗嘿嘿。”
从宋国来到秦国的小官吏,捧着饭碗吃得美滋滋。他一边吃一边看向城墙下筑城休息的刑徒,看着他们碗里官府刚刚发放的口粮,更加羡慕了。
“秦国连刑徒、奴隶都能吃这么好,等以后我回去探亲,把我其他家人也带来秦国!”
旁边的老秦人慢悠悠吃着粗糙的粟米饭,没有开口说话。
他没说,并不是所有秦人都能吃到粟米饭,也不是一直
()都能吃到粟米饭。
以前大秦穷得时候,
贫民百姓、小官小吏,
谁不是肚子饿得咕咕叫。
也是变法之后,粮仓粮食多了,他们这些身为官吏的能吃得好点,去民间看,贫苦人家吃不饱的还是有很多。
老秦人悠悠叹一口气:天幕说后世大秦一统六国,那时的老秦人应该吃得更好了吧?
可惜,他老了,看不到咯!
【当秦国农业越来越发达,农耕技术走在所有诸侯国的前列,而其他国家先后遭遇饥荒、粮灾时,就注定了结果是秦国的胜利】
【而当秦朝放弃了农民,把为秦国贡献最多的农人压榨到不得不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时,也注定了秦朝的灭亡】
【成也农,败也农】
【历代帝王口口声声重视农业,又有几人是真正的把农业、把农人看在眼里?】
李世民向魏征拱了拱手,感慨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魏征对他上书的内容,而这一则观点,出自《荀子·哀公》,讲述的是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
在荀子提出这一观点的一千多年后,才出现了李世民这一位护民的千古明君,并且将措施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了百姓身上,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生活。
.
嬴政沉默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商鞅即使给了大秦改革好的制度,依然避免不了百姓造反大秦灭亡。
大秦真得把百姓逼得太狠了吗?
他已经下令停止修阿房宫了,但是长城不能停,骊山墓也不能停,还能如何休养生息?
恰好,天幕说到了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