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遗珍9

还好,大宋没有。

不过为了避免民间有人殉欺压女子,她也要把禁止人殉写入法律,相信有天幕在,大臣家也都有女儿有姐妹,这一条法律通过不会太难。

【一边册

封重臣,一边用重臣的妹妹、女儿殉葬自己的儿子,老朱家可真是薄情。】“朕这是为了天下的安定。”朱元璋依然不觉得自己有错。

听到现在,天幕说女人多么惨又如何,这不的确杜绝了外戚干政,杜绝了女子祸患。只要政策有用,那就没问题。

【明仁宗殉葬者位宫妃五人,而且还有贵妃,是殉葬者中地位最高的。其余四人是他的淑妃王氏,丽妃王氏,顺妃谭氏,充妃黄氏,都是正位妃嫔,品级比较高,而且郭氏生了三个儿子,非常受宠。】

【就这还能谥号“仁宗”,只能说在明朝奇葩太多的皇帝里,矮子里拔高个】

明仁宗朱高炽此时同样不知道自己死后的谥号,但他知道这些妃子,封号能一—对应,肥胖的脸上先是为“仁宗”高兴,紧接着有些犹豫。

天幕明显是不支持人殉,可是祖宗之法不可废,而且万一废了,真有后宫干政怎么办?

可是天幕都说了他是“仁宗”,也批评了大明的人殉制度,自己再坚持,大臣和百姓真得不会反对吗?

宋仁宗赵祯则是嫌弃,摇头:“让生了三个儿子的宠妃殉葬,这也能叫仁宗,后世的皇帝当得真容易。”

他多想有个儿子啊,无论是谁,只要能给他健康的生个儿子养活,他愿意宠上天,大明竟然把生了三个儿子的宠妃殉葬!真是不懂得珍惜!

大臣们连连称是。果然,大宋除了武力值弱,其他都比后世好太多。

【明宣宗死后殉葬宫人十一人,其中有一位才入后宫二十天就被迫殉葬,建议多学学汉宣帝,不要玷污宣帝这个名称】

汉宣帝刘询刚被点名表扬过,这时又来,这明目张胆的偏爱先让他矜持的微微笑,然后点头:没错,别玷污朕的庙号。

刘邦很没形象地翘着脚依靠在软榻上,哈哈笑着称赞:"朕的好儿孙!好!"夸他后代就是夸他,嘿嘿,老祖宗做典范,后代哪有不优秀的。

【大家看到了吧,在明朝,当公主倒霉,当后妃也倒霉,贵妃王妃宫女,通通被殉葬】【如果在民间,还要缠足守节,明朝,总结一句话:明朝不适合女人生存。】武瞾冷冷道:“难怪说明清开始落后于西方,残了一半的劳动力,真是活该。”"乞丐出身,没见识正常。"太平公主难得恶声恶气说道,听着就来气。

r/>“女子就应该从一而终,生同衾死同穴,这不是应该的吗!”被洗脑的明朝女子,以守节殉葬为荣,民间甚至有女子主动殉葬,如果被人拦下阻止,甚至会自己绝食而死殉葬。

她们被长时间的洗脑,认为死后随夫殉葬是妻子本分,是夫妻情深。

而这些,是被男性长时间的训诫洗脑的结果。

【最后一人是大家都知道的,叫门天子明英宗。他废除了人殉制度,但是废除之前,先逼死了明代宗的妃嫔,其中就有明代宗非常宠爱的贵妃唐氏,地位也比较高。嗯真是“兄友弟恭”,真是一个好哥哥】

【但是朱祁镇的这一举动,反应相当大。当他废除人殉的遗诏被送到内阁后,内阁大臣当时非常激动,涕泪横流,悲怆不能自制。

前面我说过,朝鲜对朝鲜妃子被殉葬非常不满,很明显,大臣们其实不满已久。而到了明朝末年,皇室众叛亲离,很难说不是早就埋下的隐患。】

【朱祁镇的庙号是“英宗”,意思是“出类拔萃”。谥号是“睿”,意思是“可以作圣”。但我们知道,他葬送了大明满朝文武,非常能祸祸。但是因为临死前废除人殉制度,从明朝一直到清朝都有文人夸他仁厚,可以看到大臣们的真实想法。】

【不是谁都不把自己女儿当人的,谁养育儿女没有花费心血没有一点感情?】

荆咕并不想为朱祁镇洗白,土木堡之变,叫门天子是他必须背负的责任。还有回去复辟后,对将士的污辱,朱祁镇被骂猪骑朕一点也不冤枉。

但是她原本就奇怪为什么都这样了朱祁镇还可以叫做“英宗”,直到看到明朝真正的人殉制度,看到大臣们真正的想法才知道,那是对女性多么冷漠的手段。

你得会生儿子,还要不嫉妒,不干政,丈夫死后还要心甘情愿去殉葬,甚至还得化好妆不能哭,美美地去殉葬..

呸!

古代不是以孝治国吗,为什么不让儿子们去殉葬!

朱元璋终于紧张了。

众叛亲离怎么回事?而且这天子怎么是叫朱祁镇,这不是标儿的子嗣?

还有葬送满朝文武葬送大明江山又怎么回事!都这样了还能叫做“英宗”,人殉制度就这么招人仇恨?

朱元璋头一次迷茫了。他明明也有补偿大臣们,补偿王妃贵妃们,怎么不愿意

呢?

【朱元璋为了避免外戚干政,不但杀妃子,还让后面的子孙娶没有背景权势的平民女子。即使与大臣联姻,大臣的女儿也会被殉葬。

这的确没有外戚干政,但朱家与大臣们也没有了任何亲密联系。】

【生母被殉葬后,子女无人管教,明朝的皇帝藩王出了很多奇葩。而且皇帝们感情上没了寄托,转移给了自由陪伴的宦官,所以明朝也是最后一个宦官专权的王朝,甚至因为宦官导致了土木堡之变,还诞生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祠满天下的“九千岁”。】

朱元璋瞬间暴怒。

九千岁!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不是不让宦官读书识字吗?怎么还会有宦官之祸!

他希望天幕能再说一些到底是哪些宦官作乱,没想到天幕直接不说了。

【好了,说回盗墓。】

【清朝对明朝帝王陵看管修缮的不错,明十三陵现在都保存完好。我国考古只是对帝王陵进行抢救性发掘,因为明十三陵的完整性不能破坏,现在的景区也只是在外围游玩。嗯,俗称坟头蹦迪。】

天幕放出明十三陵风景区的图片,可以看出风景秀丽,绿意森森,是目前所有帝王陵里看起来风景最秀美的。

如果不是天幕讲述了帝王陵里残忍的人殉,大家可能夸一句运气好没被盗。再一想到帝王陵里被迫殉葬的大量妻妾,不止是女子,不少男子也为她们感到不平。

"为他生儿育女还得殉葬,这把礼法置于何处!"

“殉葬了妻妾,那妻妾的孩子怎么办?仆人哪有亲生母亲亲?”"生母被殉葬,那父亲娶了续弦,有继母就有继父,还不是被人捏扁揉搓!"

多少人自幼丧母后,在继母面前委曲求全。等到一个人的时候,会偷偷思念生母,想到有生母在自己定然不会如此委屈。

再一想到明朝强制女子殉葬,相当于人为逼迫生母抛弃孩子殉死,一代入自己和自己母亲,顿时痛不欲生!

薄太后自从看天幕后心情好了许多,现在身体也慢慢好起来,今日正好在刘恒的陪伴下看天幕。看到这一幕,薄太后还没说什么,刘恒已经先怒了起来。

“蛮夷之举!蛮夷之举!实在荒谬!”

/>无他,只要他一想到薄太后被刘邦殉葬,就恨不得大逆不道把高祖的陵墓给挖了。还好大汉没有。

【明朝唯一被盗墓的,是万历皇帝的定陵】

【万历皇帝生前虽然接近三十年不上朝,但是在后宫中生活十分精彩。比如说他也会自己炼丹,比如说他还沉迷风水堪舆,亲自为自己选定皇陵的位置。

但是从结局来说,他的风水堪舆术应该没学到家。】

【万历皇帝自己为了敛财纵容太监盗墓,后来自己也成了唯一一个被盗墓的明朝皇帝】

朱元璋完全不生气,甚至还骂了一声“活该”。

但转念再一想到竟然还有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老朱又很崩溃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生母管教,被太监带坏了吗?可是不杀嫔妃,那怎么避免外戚之祸,怎么避免后宫干政?

老朱想到这些觉得非常痛苦,比自己当初打天下还要痛苦。

【万历皇帝死后定陵坍塌,被发掘后正赶上政治运动,他和皇后的尸骨一起被火焚烧于定陵陵门之外。】

【大家都知道,火药的中药成分就是朱砂,硝石,甚至火药的发明就与炼丹师炸炉有关系。万历

皇帝喜欢烧火炼丹,死后自己的尸骨被烧,还在继续玩火。一饮一啄,也算是成全他自己的一出因果报应】

原本浑不在意的朱翊钧:“噗——”一口老血,连着刚吞下去的丹药一起吐了出来。

【现在回到前面那个问题】

【被盗墓的老祖宗是谁呢,是神宗的曾祖父,也就是万历皇帝他自己的曾祖父】

【说起来也算因果报应,朱翊钧利用宦官到民间敛财,宦官为了达到目的盯上了朱翊钧追封的恭睿献皇帝的显陵。】

追封皇帝?

朱元璋觉得好像越来越混乱了。

不是开国皇帝才追封自己父母吗,后面的皇帝怎么回事?

【这位睡在明显陵的老祖宗真是倒霉,死后先是被儿子嘉靖皇帝用来制造“大礼议”事件,然后又被曾孙万历祸害盗墓,死后几百年也不得安息】

【儿子二十年不上朝,曾孙三十年不上朝,看来明朝的藩王,果然很差】

再联想一下藩王死后王妃要被殉葬的大明特色

,荆咕忍不住唾弃:

【没有生母管教的儿子,果然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