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从燕王府回来后的第二天开始发烧的。
太医诊断后,说他是忧思过度,引发痼疾,若是不能尽快退烧,只怕凶多吉少。
沈青叶也很清楚,在这个时代,一场风寒感冒都有可能要人命,哪怕是生在皇家,也有不少皇帝皇子们是因为吃错药、误诊……结果白白丢了性命的。
并不是说太医的水平不行,而是时代的局限下,有些急症的爆发,中医的治疗手段相对缓慢,而那些一针见效一剂治病的,用得手段过猛或虎狼之药,治不治得好是一回事,副作用也不小。
如果病人不是皇亲国戚,医生们或许还敢下猛药试一试,可对着皇帝太子这样动则就能要人全家性命的,不得不小心从事,用药和治病手段就格外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若是开出的药方中有什么猛药,哪怕对旁人的确可以治病,甚至也有过治愈的病例,可万一用在太子身上,像太子这样病弱多年沉疴入体的,扛不住药力一旦出事,那就是他们用药不当之过,砍头都是轻的。
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小命,他们是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敢轻易用药施针。
沈青叶看过先前给太子治病的太医和各地神医的介绍,从他们治病的手法和开出的房子,在司药处都有记录,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履历和小心翼翼开出的药方,她就知道,他们再看下去,也无法治好太子。
她是不懂医术,但以前看剧看小说时,也看过一些吐槽古代医疗水平的,还有一些宫斗剧中层出不穷的手段,故而在入宫之前,便让沈老爹帮忙收购了不少的药材和成药丸子。
按照原著中含糊其辞的记录,以及各种古代宫斗剧、权谋剧、探案剧中的描述,沈青叶主要备了解毒、退烧、抗过敏、消炎、止血类的成药,还有些滋补养生的药材,都得经过太医署的检查确认无毒无害后,才能带进东宫。
所以当他们从燕王府回到东宫后,第一时间发觉到不对的,其实是沈青叶。
她过敏了。
原身被沈老爹保护的太好,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低下,稍微接触一点致敏性强的东西,就容易过敏。
回到东宫没多会儿,先是觉得脸上手上痒,越忍越难受,最后竟然连身上也跟着痒起来,沈青叶就觉得肯定是碰到了什么过敏源,赶紧找出药包来,内服药丸,用药粉泡浴,足足泡了大半个时辰,才止住了钻心彻骨的痒意。
好在过敏这种毛病,只要对症用药,见效也很快。
沈青叶当初在上学期间,就曾经因为期末肝考,免疫力下降,莫名其妙地起了荨麻疹,整整大半年,被折腾得痒不欲生。
当时她检测过过敏源,结果惨不忍睹。
热了过敏,冷了过敏,吹风过敏,日光过敏,更不用说花粉海鲜辣椒花生芒果等易过敏源。
严重的时候,她只要出门,就会莫名其妙起一身疹子,腰间和手臂甚至脸上都会变成大片肿块,痒得人抓肝挠肺。
结果就是那段时间她随身携带抗过敏药,一边过敏一边吃药,医生没辙,说她是免疫力低下,去看中医,说是血中热毒,需要疏通经络,泡浴排毒等等。
好在到了暑假,她索性就各种疗法全上,喝药排毒疏通经络汗蒸泡浴……
被推拿按摩疏通经络时,惨叫挣扎得差点从按摩床上滚下去,喝苦药汤子喝得她整个假期除了苦味啥味都吃不出来……
总之是各种煎熬折磨下,也不知是哪个法子起效了,几个月后还真的就什么症状都没了,别说是曝晒吹风,就连被人用大捧百合怼到脸上她也就打了个喷嚏,她啥事没有。
自此吃嘛嘛香,生冷不忌,百毒不侵。
老中医说,她这是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经伐髓”,虽然过程痛苦点,但结果是好的,这样疏通经络排毒后,一般的过敏类植物和药物对她的作用都不大,还能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等等。
好处一大堆,自然价格也便宜不了。
沈青叶当时对这个结论并不以为然,21世纪了还“洗经伐髓”,还当是“易筋经”吗?
要真有这么厉害的话,怎么也没见洗出几个武林高手能飞檐走壁的呢?
不过那药方的确能治疗过敏,她当时特地记下来,没想到穿书后的记忆力跟着强化,居然能将那内服外用的药方都背得一字不差,当即就默下来交给沈老爹,让他给自己配了几服药备用之外,也放入沈氏名下的药堂让他们进行研究,若是真能有“洗经伐髓”之效,定然能成为沈氏药堂的镇店之宝。
可没想到,药堂那边还没研究出药效,她这边就先用上了。
自己试完药,没问题之后,沈青叶便让太子也去试试药浴。
内服的药丸暂时还不敢给他用,毕竟他每日都要吃药,万一其中有药性相冲的,就更麻烦了。
相对而言,外用药浴要温和安全得多。
能让她过敏的东西,对太子未必无害,只是太子每日都要吃不少药,不知对那过敏物会不会有抗性。
若是没有,那过敏发作的越晚的,其实病情越严重。
反倒是像沈青叶这样的易感体质,发作快治疗快见效也快,只在皮肤层就被发现治愈,总好过引起哮喘窒息等严重问题后才被发现得好。
沈青叶让太子也去药浴之后,就让人将她和太子穿回来的衣物,以及马车里的坐垫用具等等,都送去检查。
她和太子这才婚后第一次出门,就被人算计,若是不彻查个清楚明白,太子“克妻”的名声刚好,只怕她又得戴上个“克夫”的帽子。
这绝不能忍。
忍一时就是山呼海啸,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东宫司药方希清看到沈青叶拿出的药浴包时,还纠结着要不要阻拦,没想到太子妃就主动自己先去试药,完了才让太子下水,不觉有些羞愧。
太子都肯相信太子妃,他却一直束手束脚的不敢用药,当真是愧对太子这些年来的信任。
于是他自告奋勇地前去检查他们这两人接触过的所有物品和东宫的陈设,大到器物摆件,小到花花草草,从厨房到水房,每一处都细细检查,绝不放过一丝半点儿疑点。
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厨房是重中之重,沈青叶便跟着去了。
她也曾听说过豆腐乳的制法,需要发酵发霉,制得好了,是人间美味,可若是制作过程中消毒和存放不当,也会出现致命的肉毒杆菌。
可她没想到,古代没有冰箱保鲜的情况下,为了长期储存食物,采用的手段除了熏腊之外,就是腌泡腐制,就连宫里的厨房也不例外。
结果就是一进去,沈青叶差点被那些古古怪怪的味道熏得一个倒仰,最后捂着鼻子,震惊地看着那些霉肉霉菜霉豆子……
“这些……是什么?!”
方希清连忙解释道:“这些是霉卤菜。坛子里装的是陈芥菜卤,都是太医让我们腌制备用,方便殿下取用。”
沈青叶当场震惊,差点都忘了屏住呼吸,“你说……这些霉……是给殿下吃的?”
方希清点点头,“这是三年前一位南方名医替殿下诊治时,带来的偏方。以芥菜日晒夜露,长出青色霉毛,至三四寸时,封缸入土,窖藏三四年以上,腌菜化水,取其陈久若泉水者,每日温服两三次,便可止咳化痰,高热之时,尤其见效。”
沈青叶听他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满脑子反反复复回响的,只有四个字——
“青色霉毛”!“青色”!“霉毛”!
难不成这就是古代版的“青霉素”?
靠着这玩意儿,太子能活到现在,简直就是福大命大啊!
就算是在现代,西药制造技术成熟的时代,青霉素过敏一样会死人。
更何况是在这个时代,土法提炼的青霉素,里面的杂质和其他物质,致命率比治愈率高得可怕的情况下,太子用了三年……居然还能活得好好的,真是奇迹……哦不,是药师佛佛祖保佑啊!
这两天她和太子同出同进,同食共寝,咳咳,虽然还没走到最后一步,但接触的东西基本一样,让她过敏的东西,对太子只怕也没什么好处。
不管是什么东西,先沐浴更衣消毒杀菌总是没错的。
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没错,太子甚至没泡完药浴,就开始发热。
于是就有人说是太子妃故意让太子外出一回来就沐浴,结果受风着凉,导致发热。
不等沈青叶发觉有人偷溜出去告状,皇后就已经带着一众太医风风火火地赶到了东宫。
“太子怎样了?为什么会发热?为何没有人去禀报本宫?”
“儿臣没事,是儿臣不让他们惊动父皇和母后的。”
太子让沈青叶扶着,勉力起身,正准备下床,就被皇后阻止。
“别动!”皇后焦心地身后摸了下他的额头。
太子无奈地说道:“儿臣真没事,或许是在四弟府中受了点惊吓,休息一晚就没事了。”
皇后略略松了口气,又嗔怪地说道:“小荻这次顶撞你父皇,就该让他好好受罚,你去看他,倒是助长了他的左性……唉,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明知道长兴伯……”
她忽地想起楚家和沈家的纠葛,看了沈青叶一眼,尤有些不满。
“他不懂事,你这么大了,也不懂事吗?自己的身体怎样,自己还不清楚?这才成亲几日,就弄成这样……这让本宫如何放心得下?”
沈青叶听得头皮发炸,皇后虽然没有一个字在说她,可她明白,皇后这明摆着就是在指责她没照顾好太子,让太子生病,让她不放心将儿子交托给她。
尽管觉得皇后着实有点太过担心太子,这么大的人了,还当他孩子一样,可事实的确是因为她带着太子去燕王府,才导致太子发烧,她也只能老实认错。
“母后,这次是我没照顾好殿下,以后我一定小心……”
“不关她的事,”太子打断了她的话,“是儿臣担心四弟,和青叶一起给四弟送了些药过去,没想到四弟……母后,要不还是将四弟接进宫来,有您教导,或许他就不至于再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