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万更掉落

传教士都很识趣,都说不管信什么,只要向善就行。

这地方的传教士看来脑子不太好,居然想要教徒摒弃祖宗,这可能吗?

四阿哥对弘晖点头道:“此事我已经派人去江南查探,很快就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只是个洋商开玩笑说的趣事,四阿哥不会完全当真,却也不能当个笑话看过就算了。

要是真的,这传教士就不能留了。

没几天江南打探消息的人传信回来,这事居然是真的!

四阿哥立刻进宫跟康熙禀报此事,康熙听到后大怒,派人把江南这个叫铎罗的传教士赶出大清。

这还不够,康熙派人四处查探各地传教士有没乱来。

好在除了这个脑子不好的铎罗之外,其他人还是知道在别的国家收敛一二。

四阿哥却觉得只把人赶出去还不够,还得派人去罗马跟教皇谈谈。

说是谈谈,当然是让教皇管束一下底下的传教士,要是再出铎罗这样的人,那他们就没必要继续留下了。

要不是康熙喜欢这些传教士能说说西洋的一些学术,四阿哥早就把一些不怎么安分的传教士通通赶出去了。

使臣最后选了两个人,一个是法兰西的传教士艾诺,一个是精通法兰西语和葡萄牙语的礼部官员樊守义。

两人坐船从澳门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西班牙,还去了意呆利然后到达葡萄牙,再到罗马见了教皇。

前后经历了四个月才到达,可谓艰辛。

罗马的教皇大吃一惊,没想到大清的使者千里迢迢过来告状。

他听说铎罗的事后也吓了一跳,再重申自己从来没让铎罗如此行事,又连连表示歉意。

罗马国王得知后召见了两人,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使者回去跟康熙道歉,也澄清此事。

叶珂也没料到康熙不满这个叫铎罗的传教士任性妄为,就大费周章派使者去罗马找教皇告状。

她感觉这个举动隐约有点熟悉,等下,不就是四阿哥之前做过的吗?

四阿哥看着哪里不顺眼,感觉不高兴,立刻写折子跟康熙告状!

康熙一个不高兴,就派人去找教皇告状!

只能说这不愧是两父子,行为模式都一模一样了?

让他们不高兴,那必须不能藏着掖着,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不痛快了!

教皇都不敢反对,这些传教士要还乱来,就别怪他们不客气了!

消息传遍各地,各地的传教士立刻夹紧尾巴做人。

教徒要拜祖先?那必须能拜啊!

想要给先人拜祭,放在其他的最前面,那必须可以啊!

哪怕让传教士跟着一起过去拜,那都没问题!

当然这件事有的人觉得小题大做,只把那个传教士赶出去就足够了,没必要大费周章跑到罗马去告状,光是船队的花费就不菲。

也有想法更极端的,就该把传教士通通赶出去,更不该接纳太多西洋的东西,闭关不让他们进来就更好了。

四阿哥在书房里也跟弘晖提起这件事的后续处理,打算手把手教导他这件事的想法。

自然一开始,四阿哥会问弘晖心里是怎么想的,更赞同哪一边?

弘晖想了想道:“阿玛,儿子觉得皇玛法既然让西洋的东西进来,必然有好用之处。当然也有不妥的地方,但是每件事不能一概而论。”

他又比划道:“就跟刀剑一样,用在坏人手里就能伤人,用在好人手里就能救人。但说刀剑就是坏东西,那就是偏见了,刀子要怎么用是持有者的事,西洋这些知识和物件也是如此。掌握在谁手里,用在什么地方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弘晖并不赞同那些完全否定西洋的人:“把人都赶出去,就像是全盘否定了对方。看似是厌恶他们,更像是蒙住自己的双眼,不想看见就好了。”

因为不喜欢,所以都不想看见,就通通赶走,然后把人关在门外,对自己根本没有一点好处。

四阿哥微微颔首道:“那些说小题大做的人,你又是怎么看的?”

弘晖板着小脸道:“怎会是小题大做?这事明明对方做的不对,我们要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他人见了,很可能觉得咱们不当一回事,他们下次就还敢做了。”

甚至可能提出更加无理的要求来,一点点试探他们的底线!

要是他们毫无反应,那么这些传教士就可能得寸进尺了!

四阿哥听后,微微笑道:“不错,正是这样。”

“一开始没有表达出我们的愤怒和不满来,以后他们就会越发过分了。有些人觉得小题大做,咱们就是小题大做怎么了?”

“占理的是我们,就该比谁都要愤怒,只是千里迢迢去告状而已,没让教皇赔偿,我们已经足够客气了。”

当然,虽然他们没提,教皇还是给了足够的歉意,让使臣带了一船队的黄金回来。

都说教皇有钱,是真的不一般的有钱。

这黄金压得船只沉了不少,一路小心翼翼回来,生怕遇到海盗。

不过他们也不用担心,毕竟教皇更担心,特意请罗马国王派出船队护送他们回到马六甲海峡后才回去。

如此,使臣平安回来,还带来了一船队的黄金。

罗马使臣还进宫跟康熙再表示歉意,也会处置那位乱来的传教士铎罗。

康熙拒绝了几次,使臣才能见到他。

见面的时候,康熙还黑沉着一张脸,把使臣吓得不行。

虽说康熙最后看在一船队的黄金份上,勉强算是原谅传教士的无礼。

只是也借着这件事提高了西洋物件进口的关税,还给货物数量的限额往下降低了。

这就让洋商们哀嚎遍野,提高关税等于是从他们的钱袋里抢钱了!

还减少了每次进口货物的数量,那赚的也少了,税金却高了,成本自然就提高了上去。

叶珂听说的时候十分诧异:“爷,皇上如此,不怕那些洋商觉得亏本了,以后就不过来了?”

这样一来,西洋货物进口的数量也会大幅度降低才对。

四阿哥答道:“对小洋商来说,千里迢迢送货物过来已经不划算了。对大洋商的话,依旧有赚头。”

叶珂想了想也是,大洋商手里的货物原本就已经占了大部分,赚的也是大头。

如今数量少了,赚的少了,却依旧能赚,跑一趟还是值得的。

就是她忍不住小声问道:“爷,皇上这次发怒而提高关税,是不是借机顺势而为?”

康熙其实早就想提高关税了,就是缺一个契机,如今这契机不就来了?

之前要突然没有正当理由就提高关税的话,传教士必然极力反对,跟西洋人的关系也会忽然到达冰点,只怕跟撕破脸没什么两样了。

康熙暂时还不想跟西洋翻脸,所以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今不就有个现成的吗?

这时候不趁机加税,更待何时?

四阿哥看着叶珂笑道:“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他点了点嘴唇,叶珂也连连点头道:“爷放心,这事我就跟爷提起。”

她之前就纳闷,康熙生气怎么还会跑到提高关税上,原来早有预谋。

估计西洋人以后也能回过味来,但是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让他们理亏在前?

因为是四阿哥及时报信,才没让铎罗在江南闹出更大的事端来,康熙收到一船队的黄金后,还赏赐了一船黄金给他。

这让朝臣哗然,康熙这赏赐的手笔也太大了。

一船的黄金,那得是多少啊!

四阿哥也十分意外,进宫拜见康熙,想要婉拒此事。

“皇阿玛已经夸赞过儿臣,这就很足够了。”

康熙摆摆手道:“老四别急着拒绝,朕想着冬日有温泉庄子,京城也该有个近一点的避暑之地。”

“正好京城北边地势独特,风景优美,风水极佳。畅春园旁边有一片前朝贵族留下的园子,朕打算圈起来。”

旁边更大的园子自然都是康熙一人独得,名为畅春园。

畅春园靠北小一点的园子,他打算赏给四阿哥:“这园子多年没打理,得重新收拾起来。朕赏了园子,这里头收拾就得老四你自个来了。”

康熙笑道:“别看这园子不大,收拾起来十分不容易,这一船的黄金还未必够用。”

明显他只赏赐园子,这院子里面建成就得靠四阿哥自己了,还得出钱出力。

但是康熙这么一说,四阿哥倒是松口气,还笑着应下:“皇阿玛赐下园子已经很够了,儿臣自个收拾,府里的银钱应该是够的。”

康熙一听又笑道:“行了,老四你家的库房才丁点大,要收拾好整个园子可是极为费钱的事。”

“朕决定了,老四你直接收下就好,反正这些黄金都用在园子里头。总不能回头你收拾园子,还得省吃俭用,叫朕不就送了个烫手香芋给你了吗?”

要康熙送个园子,四阿哥没钱建好,那送的礼物不就成负担了?

反正康熙拍板了,直接让李德全送四阿哥出去。

他压根不给四阿哥再婉拒的机会,四阿哥只好无奈接下这些黄金。

康熙还为四阿哥这个新园子题了字,四阿哥郑重带回府,叶珂一看上面写着龙飞凤舞的个字:圆明园。

“圆明”二字指“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换言之,“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明”是指光明磊落,也是明智之士,算得上是古代最高的赞美了,足见康熙对四儿子的喜欢。

叶珂心想原本该过几年才封亲王的四阿哥,也提早几年得到了这个属于他的园子了。

只是这一次,康熙送园子送金子,让四阿哥亲力亲为打造这个属于他的新园子,还是很周到的。

康熙的喜好必然跟四阿哥不一样,这是四阿哥以后可能每年来避暑的地方,自然是四阿哥喜欢更好了。

他喜欢,才能住着更舒适更合意。

四阿哥展开手里的画卷,是圆明园的示意图,上面能看出大致的地形和湖泊的位置。

他指着中间道:“我打算在这里建几个院子,用层叠的假山和曲水回廊隔开,离得远就不会彼此打扰得到,很是清净。”

“西边是孩子们住的地方,隔壁就是读书的院子,宽敞明亮就好。另一边还有先生们住的地方,再边上就是两位大夫的住处。”

这格局跟府里差不多,都安排小阿哥住在一起,又有先生和大夫住在旁边,有什么事也能第一时间注意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