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上)
浚江船帮。
没有老码头的积累传承,也没有方家那样的财雄势大。
方国正行事高调,正反两面以方氏集团和方家众盟在龙德黑白两道呼风唤雨。
翁青桐、潘娇娇、钱慕行、豁嘴发四大领牌堂主各行其道,可也带着老码头牌下三十六家小堂口一起把生意做遍了龙德市的大街小巷,管尽了龙德市小六百万人的衣食住行。
跟老码头和方家相比,浚江船帮那几艘摆在浚江上的乌篷小船可谓低调出了境界。
可论起龙德道上数的着的堂口,却谁也忘不了用那几艘小破船撑起门面的浚江船帮。
出了龙德之外、拘在粤省之内,江湖人提起浚江船帮的名号比老码头或是方家都还要响亮一些。
为什么呢?
都只因为一个人——老船头。
有些人天生乐感好,去玩儿了音乐,有些人天生身体素质好,去搞了体育,有些人脑子灵光,升guan发财路走的妥当。
有些人天生就一副走江湖的硬骨头。
在走上江湖路之前,老船头也就是个农民。
有说的出口的也就是这小子从小重情讲义,性情憨直。
可他碰上那动荡的年月,还遭逢了丧妻残身的苦难。
这些遭遇就把想要活命的老船头送上了他该走的路。
重情讲义,性情憨直被藏进了骨子里,骨头外面披上了一件叫做心狠手辣的皮。
“走江湖就是干仗,不是你干倒别人,就是别人干倒你,婆婆妈妈心慈手软想当圣人,那就等着让人家摘了你吃饭的家伙当尿壶吧!”
老船头每次收徒弟都会先把这个道理教出去。
要来就来的激情澎湃。
要干就干的轰轰烈烈。
那年在省城的老船头风云际会,手下兄弟锻磨的局红管亮。
那时的老船头颇有一番意领群英的枭雄气质。
这是老船头熬出风光日子时悟透的道理。
可突然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那时候还没几个人听说过的新名词——“yan打”。
然后又突然有一天老船头就从省城消失了,连最亲近的手下兄弟都没人知道这个老家伙去哪儿了。
谁也不会注意到龙德多了个没腿的老乞丐。
也不会关心这个老乞丐买了条跟他一样死气沉沉的二手老船。
老船头知道即使他消失了,也没人会去找他。
他在的时候,手下那些兄弟、徒弟叫他“师傅、老哥”。
他不在的时候,那些人最真切的感慨会是一句:“也不知道那条老狗死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