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来很完美。我曾为家乡的美丽和接近大自然而骄傲。普通但不平凡。一条曲折的小溪,延伸至深山,似乎没有源头。虽然从没见过外婆和爷爷,但童年没有看过身边亲人的离去。
父亲只有四位哥哥,母亲只有四位姐姐。他俩同龄同姓,又都是家里最小,而我又刚好是他们最小的孩子,还有姐姐照顾我。我从小自豪地站在中心,一切都很完美。
还有比死亡更彻底的失去吗?想象或回忆自己出生之前,甚至连空白都没有。生前的无限空白,生后的无限黑暗,这短暂人生为何还要犹豫?
出生并不是让谁摆脱了死亡,而是剥夺了未生;出生就像赋予了谁某种生命,但是没有出生前的谁,又哪里有赋予?
出生只是个比喻。在生命未生之前,可是清醒光明,混沌灰色,还是黑暗无知?
人们想象死亡是“占有无知无觉”。失去一切的死亡,又怎能有那种力量?意识的存表明宇宙不是死的,也不会死。除非人不属于宇宙…
我们的清醒不过是宇宙一梦,而我们的梦却是宇宙的清
醒。相爱至深,终有生死分离。醒睡是生死的错误类比,生死并非对称。就如光明对应意识,而黑暗并不能代表无明。帕斯卡说:人类只不过是编织名为生命之梦的素材而已。
生命受到伤害会疼痛。但机体的解体对于大自然来说却是一种还原,那生命的结束或许就意味着整体的修复。这疼痛就像分娩时的阵痛,是另一种生命即将诞生吗?
我不由困惑:生命的诞生是大自然的苏醒,还是一次流产?是爱,还是抛离?如何结束生的虚无与死的黑暗?
在生命和意识出现之前的宇宙有何意义?世界融合了生灵万物的意识,没有无知的开端,也没有成熟的偏见。人只关心自己在人群中的影子,以为那是自己。有一天,知道了人和现实都是影子,就不会再害怕。
我还能有更早的记忆吗?小时候站在家门口,听到脚步声就抬头看看经过的人。那时候我才四五岁,帮着不怀好意的人开自己的玩笑。头顶的屋檐下,红下巴的小燕子或灰脖的大燕子正忙着筑巢。同为泥巴做成的燕窝,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形状。它们之间相安无事。五颜六色还未知名的小鸟则在树枝或墙洞里筑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