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哲道:“烂船还有三斤钉,大明两百多年基业,哪是说倒就倒的?有句话说得好:其兴也勃其败也速
。为父当年怕的就是开荒团崛起太快,根基不稳。随便一个漏洞,这艘船可能就翻了。为父不能让你搭这样危险的船。这一次开荒团恼了洋人,洋人是那么好惹的?为父本以为看对了,哪曾想还是大错特错。李易忍了多时,一朝发作,就把洋人打个大败。洋人色厉内荏,万里迢迢来到咱们地盘,后劲儿是没有的。李易最难的一段路走过去了,以后这天怕真要变了。”
方魁试探道:“您的意思是。。。。。。?”
方从哲点头道:“我是方家族长,我方家数千口,也该琢磨个退路,倒也不是骑墙头。你这就去上海,找崔芸那丫头。谭青云你就不要找,他是做不起主的,崔芸才是能当得起李易的家。想当年我和他父亲同殿为臣,很是相得。你和崔秀、崔芸都相熟,做官咱不要想,本金咱家有,就让他们指点你一条财路,保我方家子孙有口饭吃。”
方魁道:“既然如此,我还找什么崔芸,索性找李易就是了。当年在京师,我们说不上天天在一起也差不多。无论谭青云还是唐青岫,都是我推荐给李易的呢。现在这两人一在南京,一在北京,都抓着财政大权,是李易独当一面的大将。我去上海李易必不至于坑我。”
说到唐青岫,方魁不由得唇边浮上笑意。
唐青岫当时是个艳名远播的清倌人,清倌人也没啥了不起,就是高档妓女罢了。没曾想这妮子慧眼识人,就盯上了李易,请求王一成和他帮忙搭这条线。
当时李易还是个青涩的家伙,又不通文墨。想起李易曲解唐青岫的画作就好笑。那个笑料后来传遍京师:能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说成“云无心已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大概满京师找不出第二个人
来。李易这丑可丢大了,文人圈子算是臭名远扬。
最招人佩服的是唐青岫。什么叫慧眼识人?这就是了。满京师达官显贵没几个比得上这妮子的眼光。
唐青岫压对了宝,一下登上高枝。一个妓女,居然成了权倾一方的大豪,哪是简单一句佳话可以概括。这事古往今来,也只有不畏人言的李易才做得出来。什么“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弱爆了,人家李易是用人连妓女都不在乎。
现在京师许多当年和唐青岫交好的达官显贵,纷纷跑到南京,搭上唐青岫这条线发财。南京有开荒团的科学院和工学院,唐青岫长袖善舞,整个南京的大明官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无论开荒团还是大明,各大工程都能看到南京银行的影子。论起业绩,比起谭青云好似还强上一筹。要知道谭青云可是有大明朝廷贷款撑腰呢。
现在听人说,唐青岫好像得了任月欢心,要嫁给某个军方大佬,也不知道真假。如果是真,这哪是妓女从良,分明是妓女成了诰命夫人了。
方从哲看儿子有些走神,咳了一声,方魁才拉回思绪。方从哲道:“你和李易能直接说话更好。当年我虽然不曾助他,也不曾害他。说起来还是恩大些。他和李昌的豪赌,可是我担了干系做的中人呢。方家以后兴衰,可都系在你的身上了。”
没几日,方魁就带了家人,急匆匆南下上海了。
方家这一幕正在各大家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