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章报纸逼宫

大明开荒团 燕市酒徒 1736 字 9个月前

普通百姓自古以来都是短衣,宽袍大袖是另一个阶级和普通百姓划分界限的标志。代表自己不需进行体力劳动,是高贵的脑力劳动者。这在提倡自由平等的青年们看来,这自然是腐朽没落的,必须要减。

衣服减也就减了,毕竟袖子短些,行动方便,人也清爽许多。可繁文缛节老人们就不同意减。

几千年了,晚辈见长辈要叩头,百姓见官员要叩头,仆人见主子要叩头,哪管你是在家里还是在大街上。只有平辈论交,才行拱手礼。

你这提倡的拱手礼也好,鞠躬礼也罢,还是乱了规矩。咱百姓毕竟不是军队,你这不跪拜了,咱岁数大辈分大的不是吃亏了?咱们小时候可没少跪拜

,这回去哪找平衡?

可是开荒团地盘越来越大,进开荒团的衙门,已经彻底废除了跪拜礼。这些百姓能不给人跪拜,还是心下窃喜。不过别人不给自己跪拜,那就是动了自己的奶酪了。所以这跪拜礼的减,很是艰难。

但是《新青年》等杂志,是以打造新时代新形象为己任的。天天不遗余力的鼓吹、抨击,日子久了,青年人先行动起来了。在大街上扑倒叩头的越来越少,鞠躬致敬的越来越多。至于上海,公共场合叩头这个礼节是彻底消失了。

最后一个“俭”,第一个受到打击的是万历帝。

报社记者记录了李易每天食谱,几乎工作餐都是在食堂和大家一起吃两菜一汤的自助。吃多少盛多少。

这些报纸第一个针对的就是万历帝:凭什么人家李易能做到节俭朴素,你万历帝每顿饭都是几十个人伺候,上百道菜陈列,你吃得了几个?你不知道许多百姓吃糠咽菜,饿殍遍地吗?

你说爱民如子,你的儿子都饿死了,你还奢靡浪费,不怕天谴吗?

本来这隔空喊话是传不到万历耳朵里去。

做官到了一定高度,必然是闭目塞听的。下面的人想给你看什么,你看的就是什么。你想见到真实情况,那也就是想想,你的身边工作人员和外面官员合力,形成一张大网,足够把你牢牢缚住,根本动弹不得。

可是万历帝是个例外。

万历帝喜欢看报,就是因为他现在可以打破这张网,看到许多鲜活的生活。结果就看到了这堵心的事。

其实万历帝也挺烦,100个菜咋滴,哪个菜都得别人先品尝,鉴定没毒,然后才轮到他吃。吃这一口饭我容易吗我?可这不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吗?

想当年晋惠帝不喜欢吃肉糜,可是宫廷菜谱每顿都做这个烦人的菜。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吃观音土,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消息传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

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说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百姓真傻,没粮吃就吃肉呗,虽然难吃,也不要太挑三拣四了。

虽然这是一个笑谈,可万历帝觉得,没有这些报纸,自己许多事都一直被蒙骗。毕竟自己一辈子也没走出过北京城。不过现在被这些报纸逼宫,也真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