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马车,仅仅是车轱辘的制作,从挑选晾晒木材开始,精雕细琢,所费工料就不知凡几。一辆车下来,再配上两匹马,至少相当于后世开一辆奔驰车的造价了。不要说普通人家,就是奔了小康的家庭
,也未必有这样奢侈。所以这马车,可不是普通人家养得起的。
更何况古代是木头车轮,那颠簸劲儿能把人摇散架,也绝谈不到舒适。当然,也有能工巧匠特制的马车,舒适程度高得多。这就是富贵人家的专享了。
马车造价实在太昂贵,所以这个时代打仗的辎重运输,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用马车。其余还是以人力为主。
鲁平满脸疑问道:“这铁路,归根结底,还是要走车。成本怎样降低呢?”
陶远山兴奋道:“铁路走的车,我们用四个铸铁的轮子,按现在的铁价,成本是高了一倍,可是一次成型,制作简易,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低了许多。两匹马拉这样一辆车,运力是普通马车的十倍以上。”
鲁平不以为然道:“老师,就算您说的这车,综合比较起来是便宜了,可还有一个最大的成本,
这个‘铁路’的造价呢?是不是要和车结合起来说?”
虽然鲁平这话有些刺耳,陶远山并不在意,解释道:“铁路我们用的铁轨,初步定五尺长10斤重,马车就走在铁轨上。初期成本是高,可是无论速度还是运力,都比普通两轮马车提高10倍不止,速度也快了几倍。我们测算了一下,在铁路上,三天跑1000里,一点儿不难。总算起来,还是划算的。”
李易插口道:“这里有个误区。大家都是按现在的铁价来计算铁路,这就错了。我可以告诉大家,铁的产量很快会比现在高许多倍,铁的价格会降低到现在的一半不到。甚至很快还会降到更低。”
“啊?这可能吗?”满场立刻窃窃私语起来。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马上会有人指责乱放炮。可是这话是李易说的,大家就不敢随意说话了。
王蹇终于忍不住了,问李胜温道:“李部长
,司令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没听明白。铁价几千年变化都不大,怎么会突然就会降价了呢?”
王蹇这话声音虽然不大,还是吸引了大家注意,大家都看向李胜温。
李胜温摆手道:“别看我,我就知道,司令收购了辽东百分之八十的铁厂。铁业最有说话权的就是司令了。至于说价格怎么降下来,产量怎么提上去,我可不知道。”
李易道:“我们马上就要去百川铁厂,相信我们辽东铁业的负责人陈曦,会给我们一个答案。下面,还是请陶院长说说这铁路的具体施工问题吧。”
这个年代,铁的产量不高的原因,还是受限于人工采掘矿石,人工粉碎矿石这两个环节。
任你炼铁炉有多大,铁矿石得从山上一点点儿凿下来,急也急不得。
凿下来的矿石块头大的,还必须砸碎。这两个工序太费工了。严重制约了铁的产量。
李易已经接到李胜恭的汇报,在离青山鹰城
不远的阿拉善旗,发现了大面积的火硝矿藏。虽然质量不如小青山的火硝纯净,可是储量是小青山的数十百倍不止。
其实,青山鹰城的火硝产量,足以满足开荒团的火药挥霍需要。可李易担心不能找到新的火硝产地,一直不答应青山鹰城兵工厂火药的扩大再生产。如今有了这片产地,他总算放下心来,命令李胜恭可以开足马力,生产火药了。
其实,李易的担心有些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