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狐疑的看着精美的银币。她哪见过银币。不要说小女孩,估计就是他那衣着破烂的父母,也未必见过这银币。这可是大面额钞票。
李易道:“这是最新的一文钱。诺,两个橘子我买了,我请你吃一个。”李易给了女孩一个橘子
,自己拿了一个,边剥橘子边走了。
渡江到这橘子洲的人太少,这里除了橘林,实在没什么风景可看。现在可不是后世,有伟人的光辉笼罩这里。
小女孩看李易走了,也不再看摊,拿着那一个橘子,飞快的跑向父母,喊着:“大哥哥请我吃一个橘子!不是我偷吃的,是大哥哥送我吃的。”
李易眼里有些湿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种橘子的舍不得吃橘子,也是如此。只希望自己一个银币,能带给这一家几天的欢喜。
李易乘着租来的小船,来到朱张渡。
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专程来长沙岳麓书院造访张栻。两人在岳麓书院公开讨论许多学术问题,吸引四方学子旁听。据说车马之多,道路都堵塞了。这些马匹,把许多池水都喝干了。书院的大院子都坐不下,不得不移驾到广场上。
朱张渡一直成为岳麓书院学子往返于湘江的主要渡口。今天是二月二十七,坐船渡湘江到岳麓书
院的人,已经排成了队。
李易打发走小船,也上岸排队,等候大航船。湘江春汛水急,这小船渡江可费劲儿。
往来两岸的航船,是一艘能载30人的乌篷船。也是凑巧,正轮到李易最后一个登船。
李易正想举步上船,就听身后传来重重一“哼”。回头看,见是一个中年人,面色阴郁的看着他。
这人见李易回头看他,就问道:“你是去岳麓书院的吧?”
李易点头道:“正是。”
这人道:“有功名?”
李易愣了一下,道:“童生。”
这人道:“我是岳麓书院的教习,这书院收的学生,最差也要是秀才。你一个童生,只有旁观盛典的资格。按理明天去就可以。就算你今天去,也要回头看看。你看这位年过花甲的长者,为什么不让让他上船?还要让他再等半个时辰?从哪方面说都是你
的前辈吧?礼之一道,你的老师没教过你?”
这教习的一番话,说得李易面红耳赤。
多久没被人挖鼻子带脸的说过了?好像一直是自己说别人了。
这些年身居高位,他早已经习惯昂首挺胸,走在前面。周围跟着他的人,都得按资排辈,走出顺序来。怎么会习惯谦让别人?这能排队,就已经是他礼下于民了。
至于尊重长辈,这多久见他的人,无论年纪多大,都得先行礼了?
多普勒比他年长,还是外国人,顶级科学家,那又怎样?还不是行礼在先?自己还礼不还礼,那都得看心情。
中国可是讲礼的民族。
仁义礼智信,礼仅仅排在仁义的后面。地位比智商和诚信还要高。
可是在礼之外,中国人还讲一个尊卑,而且地位尊卑要远高于长幼有序。